中国日报Lifestyle Premium > Generation We

Chrison克里森

2016年5月13日 记者:Selena Li

能介绍一下你之前的工作吗?

最早关注我的一批人应该都知道,我以前是做体育媒体的,现在仍然在帮体育媒体写稿。体育和时尚类文章有不同的地方,也有彼此互通的地方,但都属于我的兴趣范畴,所以我会不断地关注这两方面的动态。这样交叉工作还有一点好处,就是不会总是重复做同一个领域的东西,产生职业倦怠感。

怎么看媒体从业者近水楼台先得月,转行做了时尚博主?

媒体从业者转行做时尚博主,我认为是一个优势。因为我们更了解媒体的运作经营,可能文笔也会更好,并且更了解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对新闻更有敏锐度。可以把这些在媒体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平台当中。

你从不发布自己的照片,没有人知道你的真实身份。为什么?有没有想过在生活里成为名人其实也是件挺风光的事?

这个纯粹是属于个人选择,没什么特别原因。第一,我不属于那种好看到大家会流口水的类型,所以还是不要把照片放上网。第二,我可以在生活里随心所欲地吃饭,打球逛街。我不用担心被人认出来说:“诶!那不是那个谁谁吗?怎么穿得那么随便就出来了?”

当然在业内活动时,一些行业内朋友都见过我,知道我是谁,我觉得保持在这个度就够了。因为我觉得给自己的定位,还是一个写字的人,而不是露脸的人。这个自身定位很重要,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擅长做什么。所以我觉得,只要我的作品说话,那我就算风光了。

成为社交名人,从来不是我追求的目标。

令克里森印象最为深刻的走秀是伦天奴在纽约举办的高级时装展

他参加过最有趣的一场活动则是香奈儿举办的保龄球活动

闲时最大的爱好是?

最近迷上知乎和果壳app,感觉能够了解到很多其它领域有趣的事情,不断吸纳新东西,才不至于外表时髦,脑子过时。还有打网球,这是长期的爱好。因为我不专门去健身房健身,所以打球也算我维持健康的方法了。

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

当时自己开了微博,感觉日常工作太闲(因为我在月刊工作,每个月大概只有一周特别忙),所以想分享一些喜欢的图片和对时装的见解。刚开始没什么人看,自己也没在意。只是保持频率更新下去。觉得有意思的人开始转发分享,之后粉丝慢慢累积上来。

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上被贴了 “fashion blogger” 的标签?

最开始挺抗拒这个说法的,因为我不觉得微博等同于Blog。毕竟一个是140字的平台,一个是长文章的载体。2010年底,Michael Kors邀请我去纽约时装周,在我的名字后面备注的身份是fashion blogger,我突然觉得能用这个身份去免费看看秀,也挺不错。大概当时的品牌也不知道怎么定义像我这样在微博上专门发时装评论的人,所以就暂且叫“fashion blogger”,其实挺不准确的。

他最喜欢的一些事物,包括小雕像、网球以及剪贴簿

四五年前常写的那些人生箴言,现在都转移到小号上去了吗?

之前关注的人少,所以会依心情写一些小东西,总结一些生活里的境遇和(自以为)的道理。现在关注的人多了,反而不太好意思分享,总觉得这种东西还是偏私人。小号,我一开始真的有,但后来把密码忘了,就没用了。

你把最近一次维密秀称为二十年最丑的一届,毒舌惯了,真的没有公关来找你?

我已经远离“毒舌”这两个字很久了。但这一届维密你觉得不是最丑的吗?我只是把大家想说的话说出来了而已。至于品牌公关,这群人在面子上永远都不会跟你过不去的,这是他们的工作要求之一。

发布内容的随心所欲程度会不会随着对点击/分享量的追求而逐步递减?哪一个更重要,自己写得开心,还是粉丝看得爽快?

其实刚开微博的那一年半到两年中,是发得最开心的时候,因为都是自己想分享的东西。现在,说实话,不全是。我会考虑发布的内容会不会有人转,或者会不会有人赞同。所以会适当调整内容,或者阐述的方法。有时候,会打一些太极,让人看不出我说的是好还是坏。这时候,看到某些评论被我带歪,心里还蛮暗爽的。

一条微博,从构思到发布,最长的时间花费是?

视乎内容而定,长的要几个小时,因为要找图,拼图,甚至是P图。短的时候,我可以在坐一站地铁的时间里发出来,大概五分钟以内。基本上这种情况在我旅游的时候最多,因为我很爱旅游,没空发的时候,就会见缝插针找一些“保险”的内容发。我指的保险就是,发出来效果肯定不会差的。因为已经做了好多年,所以对这种套路已经很熟练了。

在什么情况下获得的灵感最多?

我觉得还是当你亲身参与到一个时尚事件中的时候灵感最丰富。例如现场看秀,然后去看这些衣服的面料、剪裁和工艺,这些最直观的东西能带来最多的灵感;例如你去亲眼看到明星们的穿着,然后再做评价,因为一套衣服图片呈现出的质感,和现场有时还是有差

克里森的冰箱内放满了东西

转战微信平台的时候会不会刚开始觉得难以驾驭?

其实微信是更适合我的平台,因为我本来就是比较喜欢写长文章。短的140字表达不清楚观点就结束了。我最早跟时装评论搭上边,就是大学时期《周末画报》找我约稿,一写就是4000字左右,那种东西顺下来感觉很爽,是140字的微博带不来的成就感。

克里森家的厕所也有奢华待遇

去年你开始寻找编辑助理,你如何安排团队工作?

其实我的微信团队本来就有一名全职的合伙人,还有兼职的帮手,但大家最近都有点精力不足。因为目前几乎是需要至少两天一推的频率,甚至一天一推。我想把精力更多投入写作本身,所以想再找一个助理来帮忙找一下资料,完成一下排版工作。不会很复杂,但需要足够的审美能力,不然肯定会被我辞退的。但我还没选好,一下子有好多人发来应征信,我现在还没看完。

订阅了多少本时尚杂志才能确保不错过今天的重磅新闻?

Chanel零本。除非有我喜欢的专题,很惊艳的大片,不然我现在几乎不买时尚杂志。因为在网络时代,一切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比如WWD (Women’s Wear Daily),BOF (Business of Fashion),以前的style.com,这些都是很好的资讯获取来源。

软性的内容和纯粹的时装评论分别占几成?有没有给自己设置一个比例,会不会担心软文太多会流失粉丝?

我设定的比例大概是3:1,但有时候因为很多品牌都是长期合作的,所以他们在同一时间来找,我也只有答应。当然我最近有反思这个问题,广告需要适当控制,而且我是希望把软文写得发自内心,不要像通稿,这样客户才开心,同时读者也买单。

微博上关于你的介绍是时尚达人,但是参考你发布的内容,已经远远超出时尚产业。你会觉得时尚博主的这个定义太窄吗?你的工作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微博的介绍是新浪帮我弄的,还不能改……我觉得时尚博主这个名字其实还行,但自媒体人更贴切。因为无论是在时尚领域还是其它领域,这样的自媒体不在少数,但他们可能未必是Blogger。我们就是搭建起自己发声的平台,集聚的是赞同我们观点的一群关注者,他们未必是关注我Chrison这个人,但关注的是我的观点。

筛选合作的品牌,最主要的参考标准是什么?

声誉好,有质感,同时不吝啬预算 。有的难搞的品牌,我在合作一次之后,也不会考虑继续,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上帝,要求多又反复。这种客户我在传统媒体任职时,已经见过很多,但为了饭碗必须忍,但现在自媒体的好处就是,我没必要伺候。

不可否认现在生活方式产业包括时尚品牌都很注重和行业的意见领袖合作。近一两年来你印象最深刻的的成功例子有哪些?

最成功的例子我觉得都在国外,现在有很多时尚大牌都找来博主来拍摄广告大片,甚至是进行设计合作。国内的合作还是在小打小闹,毕竟大家更买明星的单。

欣赏的国外同行有谁?

其实我更欣赏一些老牌的时装记者,例如Tim Blanks, 前几年的Suzy Menkes,他们表述观点清晰明了,针针见血。国外的一些Instagram博主……其实我也很佩服,因为在活动上碰到过,她们能把照片拍得跟自己完全不一样。

评价一下国内博主和国外博主的区别?

国外主要还是以亲身穿着搭配加摄影为主,国内主要以文字图片分享为主。主要是因为国内要是可以穿着搭配的,都去争着开淘宝店了,来钱更快。

常去纽约巴黎米兰的你,怎么看上海作为中国的时尚之都的后发优势/先天不足?

优势当然就是如今时尚服饰买的人多,近几年不缺市场。大家都开始追求时尚,有市场当然就有不断扩张的店铺,甚至是蜂拥而上的媒体。至于不足,就是本身积淀不够,大多数人是为了跟风而买?还是为了炫富而买?那是不是这一阵风过去了,市场就跟着过去了?最近某品牌在中国关了几家店,相信就是这种跟风现象的结果。

与博主圈里的其他人是私交为主,还是业务沟通更多?这个圈子很排外吗?

都是私交为主,当然也会聊一些业内话题,谁家新一季美啊,谁家活动又办砸了啊,哪本刊比较好看啊,哪个明星又穿丑了啊,有业内正经话题,也有八卦。总之就是像朋友一样吧。但大家见面并不是很频繁,通常是活动之后聚在一起。还是各自有自己的生活圈。

圈内挣的最多的博主,年收入大约在什么级别?媒体的同行会不会觉得眼红都想出来单干?

具体数字这个我还真的不清楚,因为我肯定不是最多的。我觉得不能说他们是眼红,那些同行是看到了搭建自己平台的机会。毕竟在媒体里你只是小小的一环,你的观点表达和主控性都很弱的,要听领导/金主的指示。

与其说他们羡慕的是收入,倒不如说是羡慕这种自由度。你出来自己做了,当然各种空间就大了,包括观点、主题、创作内容,甚至是价码。但不要忘了,同时伴随着的还有风险。所以要量力而为。

图片:Chrison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