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播出的《最强大脑》第四季“人机大战”第一战中,百度大脑与最强人脑关于人脸识别PK结果是,“脑王”王峰一对一错,不敌全部答对的人工智能(AI)机器人小度,小度胜出。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后,Dr.魏一反冷面形象,化身暖男肯定王峰:“不断调动自己,像一个团队一样去迎接人类的挑战,体现了我们人类的尊严”。
那么,关于人工智能和人类孰更强,Dr.魏究竟怎么看?
“机器赢了就是赢了”
记者带着网友们的疑问采访到《最强大脑》的“科学评审”魏坤琳教授本人,他直言:“机器赢了就是赢了,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只是来的早和晚的区别。”
Dr.魏坐镇《最强大脑》舞台担任“科学评审”,在网上曾有“冷酷”、“全民公敌”的评价,就这场“人机大战”来说,他自认在台上非常中立。Dr.魏知道,从感性的角度出发,大众一定是希望人类赢——“人类这边是最强大脑的选手,都是我熟悉的人,但是人工智能后面也是人,它是很多工程师和科学家工作的结晶。这就是科学,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
脑力精英为什么会不敌小度?赛程的设置是不是更偏向于机器人?对于观众和网友关心的另一个问题,Dr.魏答案很肯定:“没有绝对公平,但这场比赛我觉得相对还是比较公平的。比赛的规则设置,其实对机器和人类各有有利的地方。”
魏教授以“辨脸”为例,做了专业的解释:“对机器来说,它们记住人脸的记忆方式和人类不同,人类的记忆会在几秒内衰减,但机器记住原始素材(儿时照片)后,就相当于一直‘拿’着照片;不过呢,节目挑的这两个能力(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又是人类擅长的——还是以‘辨脸’为例,我们的大脑并非针对所有物体都有专门的脑区去识别,但针对人脸有一个特定的脑区Fusiform face area 去做这个事情,因为人脸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同时,Dr.魏也指出小度在人脸识别上实力不俗:“2012年,人工智能在人脸识别上就超过人类的平均水平,这是里程碑事件。”不过,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人类脑力中最出类拔萃的一群人也被小度背后的百度大脑超越了。“他们(最强大脑选手)都可以被机器打败,这个意义有点像AlphaGo。实际上是告诉我们,科技的发展其实已超越我们的想象。”
在人脸识别的专业方向上,小度人工智能的准确率已经达到高水准,Dr.魏认为,人工智能的一个个难点区域,都会被攻克解决,“有些硬骨头要啃,将来还是要拼接成一个通用机器人,这一天迟早也会到来。”
“对机器来说下围棋更简单”
Dr.魏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主要研究方向就是人脑工作方式,以及人是如何控制运动的。对于机器和人脑的区别,他堪称“专业担当”,“人认为最简单的事情,对人工智能来说很困难的。比如运动,虽然三岁的时候你就会爬楼梯,但现在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让机器人像人一样流畅地爬楼梯,特别是楼梯的好多参数是无法预知的时候。”
对于此前不断挑战围棋高手的AlphaGo,Dr.魏认为,“人学围棋对进化中的大脑来说,是很晚才开始‘玩’的。对人来说,爬楼梯容易,围棋更难。但是可能对机器来说,围棋更容易,爬楼梯更难。”
《最强大脑》第四季开始的国内首场“人机大战”,也让中国网友和观众看到了机器与人除了下围棋之外的对决。人脸识别在特殊情况下对机器是有很大挑战的,Dr.魏举例,比如光照条件差,视角独特,信息模糊甚至变形;而语音识别的挑战也一样,需要机器能从极少的线索中提取出稳定不变的信息,并作出推演,不是简单的信息匹配和分类问题,而是从模糊复杂的信息中抽象出规律的问题。“基于极少的非结构化的信息,来学习来推理,这恰恰是人脑擅长的。我们把这些要素都设计到舞台上的挑战中。”
Dr.魏对小度的表现很肯定,“百度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厉害的一点,就是实时比,大家都没看过舞台上那些挑战项目的素材。人机双方只知道挑战的大概项目,留给百度工程师的是基于正常人的、普通场景下的数据去训练,最多只能做到多采集数据,有针对性地练一练。”
人类需要反思
小度已经赢了首场“人机大战”,而且接下来,它还有很大的可能性会继续赢。小度那么厉害,连地球人的脑力担当都能打败,那人类会面临人工智能的威胁吗?
不过,在魏教授看来,人工智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工智能更擅长‘规则定义比较清楚’的问题或比赛,比如下围棋。人类觉得‘智慧生物才会下围棋’,然后人工智能把我们击败了——那是不是就说明人工智能比我们更智慧?问题是,人类很多智慧并不在下围棋上。”魏教授以“自然语言处理”为例进行了解释,“短期内人工智能都不可能比得上人。比如小度,它也许可以听懂表层意思,但我不能跟它开玩笑,涉及隐喻之类,机器就很难理解。”
对于AI威胁论,Dr.魏也表示很正常,“任何新技术出现的时候老百姓都恐慌,汽车出现,恐慌;火车出现,恐慌;计算机出现,恐慌。人工智能是终极恐慌,它的出现可能让很多一般智力活动(包括很多白领的工作)甚至专业人员(包括某些领域的医生)的工作受到威胁。”但是Dr.魏对未来也很有信心,有些的工作死了,但新的工作又会产生。
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类的生活将带来巨大的改变,Dr.魏相信:“就像百度做搜索,带来了便利一样,比如自动驾驶、家居机器人还有专业决策辅助,都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智能了。高度的智能化不仅体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体现在两大能力的提升,即个体消费的信息量和个体对自身发展的掌控力。
Dr.魏也提醒观众和网友,“但是,人类要反思,人是唯一擅长反思的动物。如果我们对未来已有预期,就应该想一些将来跟人工智能共存的手段。可以想想,我自己的工作是不是有存在的必要了,是不是应该发展新的能力,或者是发展永远不会被淘汰的东西。”看来,小度的进化“凶猛”,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怎么做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生存,更好地发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