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已成当今公害问题之一。这个高频出现的空气污染问题,如果不认真对待,必会进一步影响到公众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治理空气污染应是当务之急,可在借鉴发达经济体经验的基础上更快地取得成效。
长期以来,认为治理空气污染会影响经济增长,应先污染后治理,污染治理可以慢慢来的思维很有市场。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经济快速增长,空气污染爆发概率确实也很高,然而,这个现象并不说明要保证经济快速增长就必须污染空气,要保护环境就必然会损失经济增长的速度。在早期经济快速增长和空气污染高发并存的背后,隐藏着造成空气污染逐渐形成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等深层次原因。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空气污染治理历程中,就能清楚看到这一点。
几年前,时为德银首席经济学家的马骏曾经分析过,政府加大力度治理空气污染,只要政策对头,不但不会抑制经济增长,反而会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创造新的增长点,甚至在中长期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另外,如果考虑到PM2.5减排带来的对人民健康的好处、相关医疗成本的下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大力治理空气污染对“绿色GDP”的贡献应该是十分正面的。推动清洁能源的政策确实需要更多的政府补贴,但同时,政府在用财税政策治污的过程中,也会得到更多的收入,如煤炭资源税、汽车牌照拍卖收入等。额外收支相抵,财政赤字不会增加,还能创造额外财力用于其他“绿色”投资。
空气污染治理中,加强全盘统筹,形成合力十分必要。中国对雾霾的严重性已经有了认识,下一步要推动各项细化治理措施走上正轨。国外的治理经验同样显示,治理空气污染确实需要很长时间,但许多情况下,大量时间其实用在了统一各方思想,协调各方利益之上,而非治霾实践之中。
当然,治理雾霾绝非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打持久战。一些专家发现,中国的雾霾是多种污染共同造成的,既有发达国家早期大力发展重工业造成的煤炭污染,也有后期汽车尾气等带来的污染,还有小散用户燃煤、燃烧秸秆等造成的污染。因此,在不同时期,可能需要针对重点污染进行治理。即便治理出现成效,也可能因为新的污染产生,需要延长治理周期。另外,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的转型也需要一定时间。
总之,国外对污染源的探索、对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反思和修改、先进的并得到验证的技术、经济结构的转型、能源结构的调整等,完全可以为我所用,大大节约治理空气污染的时间和金钱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