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为农村孩子免费配眼镜 这个洋老师很用心
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大男孩,为了让中国农村的近视孩子免费戴上眼镜,近7年来不断想方设法。他的中文名字叫魏文杰,2010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就前往中国云南农村进行为期两年的支教。正是这一段经历,让他的心与中国孩子的心连在一起。
说起与中国的缘分,现年28岁的魏文杰有些兴奋。他说他从大学时期开始学习汉语,“我真的爱上了汉语,爱上了中国文化”。
2008年,魏文杰通过大学一个来中国学习的短期项目第一次来到中国。正是这次中国行,让他亲身体验了中国文化,亲眼目睹了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并影响到他两年后的决定。
2010年,经济学专业的魏文杰本科毕业后,没有选择进入金融行业,而是踏上了前往云南乡村的旅程,与其他志愿者一道成为“为中国教书”项目的一名支教老师。
云南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景观让魏文杰大开眼界。从沧源的“摸你黑”狂欢节,到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从怒江风光到水牛拉犁,“这里的所见所闻对我来说是全新的,确实很棒!”魏文杰回忆道。
在云南支教的日子并非总是无忧无虑。由于中美教育体系存在差异,魏文杰起初并不适应。
“当地老师在这里教书多年,他们会说方言,也了解孩子们的家庭。他们懂得如何考试,有各种方法来敦促孩子们好好学习,”魏文杰说。相比之下,这个外国教书匠既不会说方言,对当地文化也知之甚少,英语是他唯一的优势。
但作为乡村里少有的洋面孔,他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他也试着去了解这些孩子,到学生家里串串门,和家长们聊聊天。“这很难,但却很值得,”魏文杰说。
然而,就在教学渐入佳境时,另一个问题出现了。魏文杰和其他支教的志愿者们发现,很多学生眯着眼睛使劲儿瞅黑板,但还是看不清。
“我们意识到学生的视力有问题,”魏文杰说,“于是我们复印笔记,让孩子们到教室前排抄写笔记,或者让他们借阅小伙伴们的笔记,但这些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在这里只待两年,但我希望能为孩子们留下点什么,用来帮助他们未来的生活。”于是,为近视的农村孩子配一副眼镜,成了魏文杰的新目标。
魏文杰和志愿者们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拿着凑来的钱,他们在当地3所学校开展了公益配镜活动,第一年共捐献了331副眼镜。
在这一过程中,魏文杰和志愿者们发现,孩子们的视力问题远比他们想象的严重。“我们做了一些调查,发现整个云南乃至全国,很多学生都存在视力问题”。但是很多农村孩子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及时戴上合适的近视眼镜。
于是,魏文杰和志愿者们决定通过公益组织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多方支持,通过公益众筹和家庭捐款,免费配镜活动得以持续进行。
2015年,魏文杰及其朋友在北京成立了公益企业,引入买一捐一的模式,通过在大城市卖墨镜,为农村孩子筹集配镜资金,让普通消费者也成为这项公益活动的一员。
如今,这支公益团队已有200多人。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他们已在云南337所农村学校进行了18万人次的视力筛查,让1.9万名农村孩子免费戴上了眼镜。
“你看,孩子们多开心!”魏文杰展示着孩子们戴眼镜的照片,笑着说道。
回顾在中国的经历,魏文杰感慨颇深:“中国经济和社会都在迅速发展,每个人探索新想法,充满着蓬勃朝气。”
“我愿参与其中,共同书写中国故事,”魏文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