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9日,北京民族饭店,作为共同发起人之一,北京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国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教授将第一届“世界肾脏日”科普宣传与学术研讨活动带到了中国。
陈香美院士致辞
2017 年的同一天,陈院士再次站在了同样的舞台上,迎来了第十二届世界肾脏日。整整12年,陈院士带领她的团队,为肾脏病的科普和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共向全国发送了100多万份宣传手册,研究制定了很多防治手册、行动指南、透析的标准程序等,“经过12年的努力,我们终于摸清了家底,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一亿。这样一个庞大的患者人群需要诊治,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项有意义的公益性活动,结合医学科普知识的推广和肾脏病诊治的科技创新,共同打造中国人民的健康生活。”陈院士说。
今年“世界肾脏日”活动的主题是“肾脏病与肥胖“,由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共同主办,陈香美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北京医学会金大鹏会长以及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邹颖主任与专家、学者、医务工作者、患者代表一起共同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远离肥胖,预防慢性肾脏病,并共同呼吁政府从政策和监管层面、科学家和企业从研发创新方面、媒体从宣传引导方面给予慢性肾脏病更多关注。
第十二届世界肾脏日主题活动及学术交流会现场座无虚席
会后,17位北京三甲医院的肾脏病专家走入兵器工业北京北方医院紫竹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广大肾脏病患者义诊。
义诊现场
合理干预,远离肥胖
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在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保持内环境、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肾脏的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目前,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增长趋势,全世界每10个人就有1名慢性肾脏病患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之后,又一直接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代研究表明,肥胖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高危因素。美国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研究人员在生物学期刊《PLOS ONE》上发表的研究结果发现,多数腹部肥胖的青壮年人群都存在可检测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风险因素。而在另一项由高血压检测及随访工程(HDFP)对5897名成人高血压患者随访5年的研究中发现,肥胖患者性肾脏病发生率高达34%,排除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后,超重和肥胖仍与性肾脏病发病率明显相关,大约24.2%的男性和33.9%的女性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病与肥胖相关。
”因此遏制新发肾脏病,延缓慢性肾病进展是重中之重。而肥胖正是重要的可干预因素。目前全球肥胖人群超过6亿,预测未来10年将增加40%,北京肥胖人群高达21.9%。近年来,不仅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它还是尿毒症主要原因的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硬化的高危因素,并因为需要清除更多代谢废物而让肾脏“过劳”,直接促进慢性肾病进展到尿毒症。庆幸的是,从超重到病态肥胖的全过程都可以干预,不论是合理膳食、运动、还是医学干预,只要'远离肥胖,就是保护肾脏'。”陈香美院士在会上和来自全北京的肾脏病领域专家共同倡议。
慢性肾脏病,社会不可承受之重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造成肾脏损害的疾病,具有病因复杂、症状隐匿、等特点,与此同时,肥胖、贫血、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的病人日见增多,使慢性肾脏病未来的防控工作更加严峻。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致辞
“上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课,讲到肾病综合症,诊断的时候有一句话,叫三高一低,我们设立肾脏日,也有一个三高一低的问题。”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在大会的致辞中着重讲到的“三高一低”,最形象地概括了我国目前慢性肾脏病的现状。
“一低”指公众的认知低,慢性肾脏病的科普和宣传,仍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三高”为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医疗消费。第一是高发病率,通过这次肾脏日活动发布的中国数据是10.8%,美国是11%,这个数字和我们自己以及身边所有的人都密切相关,应该引起公众的高度重视。第二是高死亡率,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逐年减退,最终会发展成终末期,目前除了接受透析或肾移植治疗,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第三是高医疗消费。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数为100-200万,接受透析的患者人数近50万,每名患者每年的透析治疗费用约为6-10万元。目前透析治疗各省医保的报销比例大致在70%-95%之间。无论对于政府还是患者,都将面临巨大的经济负担。
同时,慢性肾脏病相关的并发症,也会增加医保支出。比如慢性肾脏病患者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肾性贫血,不仅会引起体力不支等症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增加心脑血管风险和死亡率。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贫血出现更早更严重,合并的心脑血管病变更严重,死亡率更高,因此,肾性贫血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自身的经济负担和国家医保支出都会增加。
张雁灵会长表示,“我们国家医改当中一个最大的难题是慢病问题,慢病问题当中,肾脏的慢病是我们慢病中最头疼的一件事。美国7%的肾病占用了美国总体医疗支出的24%,我们可以由此推出我们国家的情况。我们在扶贫中看到因病致贫的人很多,所以我们应该在政策层面上实施精准施贫。得了肾脏病以后,不仅是农村人因病致贫,城市人也同样会因病致贫。这种高医疗支出,它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
推动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
为改善我国慢性肾脏病“三高一低”的现状,除了通过科普工作改变公众认知之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政策支持和科学家、企业的科技创新。
近几年国家在推动创新药的加快上市方面有了切实可行的举措,密集推出了一系列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改革措施,然而对于慢性病领域,尤其是慢性肾脏病领域的关注还不够。对此,陈香美院士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过,一方面社会需要给予慢性肾脏病患者更多的关注,宣传肾病防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积极推动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领域的新药研发,给予更大的扶植和合理的政策,尽可能帮助患者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质量,从而使更多肾病患者获益,这也是我国医疗保障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刚刚开幕的全国两会上,也有政协代表提案,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将治疗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常见重大慢性疾病的创新药物明确纳入相关'快速审评审批'通道,并加速进入国家医保基本目录,以改善数量庞大的慢性病患者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延缓疾病进程。
“推动创新药的上市进程,真正解决从基础研究到临床需求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广大患者,这是所有医疗领域从业者的共同愿望。“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邹颖主任在会上表示。
而在科技创新层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主任李文歌教授在会上透露了一项肾性贫血领域的科技进展,“注射促红素治疗,目前是我国几十年来最常见的肾性贫血治疗方式,而正是一个中国人1986年在实验室里发现了促红素,这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贡献。一种口服低氧诱导因子的抑制剂,也即将在国内上市。这是一种全新的药理学机理,和以往促红细胞生成素比较起来,低氧诱导因子是全程干预,不仅对促红细胞的产生有刺激作用,还能促进促红素的表达,对铁的释放,把铁剂转移到骨髓里,它是在造血过程中全程的干预。"
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李文歌教授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预防、管理、治疗好慢性肾脏病,为人人享受健康生活的美好愿景而奋斗。”陈院士在大会的闭幕辞中表达了所有与会代表的心声。她的“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项目,在今年年初获得了习近平主席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代表了国家层面对于科学家和科技创新的最高肯定。
在下一个世界肾日之前,公众可以从每期生命日报上获得关于肾脏科普和防治的知识,以及治疗的措施和方法。这些知识将慢慢汇成一步关于肾脏病的科普读物,成为中国肾脏病防治的公众读本。“每一个世界肾脏日,只是每年科普行动的开始,并不是结束。”陈香美院士说。
与会代表合影
小贴士:国际肾脏病日(World Kidney Day)的由来
鉴于当前全球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而公众对该病的防治知识普遍缺乏,经国际肾脏病学会(ISN)与国际肾脏基金联盟(IFKF)联合提议,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确定为世界肾脏病日,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病以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认识,并重视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的检测和预防方面全球的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