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3月23日电(孙睿马青军)记者23日从青海省扶贫开发局获悉,针对该省扶贫产业选择培育难、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难、贫困边缘人口多等问题,青海省建立了“三位一体”产业扶贫格局,带动16.2万贫困群众增收。
穹庆影视(同德)拍摄制作产业基地是该省同德县省级扶贫产业园内的重要项目之一,为增加当地贫困牧民的收入,该影视基地在当地挑选群众演员、租借牛羊等牲口以及道具,为当地村民增加收入。
28岁的昂秀是该影视基地的影视剪辑师之一,目前每个月收入3000余元。4、5年前,昂秀家还是当地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主要以采虫草、放牧为生,收入很不稳定。“在影视基地工作不仅有了一份固定收入,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现在家里盖起了3层小楼,买了汽车,未来我还想跟着松太加导演去国内外的电影节开拓眼界,多学习电影知识。”昂秀此前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介绍,产业是发展的基础,是脱贫的主要依托,选准扶贫产业,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去年以来,该省针对多个实际问题,在扶贫产业扶持方面构建了“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即户有产业项目、村有集体经济、县有产业园区。
2016年,青海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7亿元,实施到户产业扶持项目,扶持带动16.2万贫困群众增收。按照西宁、海东人均5400元,藏区6州6400元的标准进行扶持,根据群众意愿,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实施种植业、养殖业、二三产业加工服务以及资产收益等项目,通过自身发展产业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以资产收益方式人均增收800元以上。2017年,计划安排14.4亿元,对有劳动能力的2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安排到户项目全覆盖,确保及早实施项目,尽早发挥项目效益。
为有效解决贷款难、贷款贵和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等实际问题,2016年该省财政一次性安排8.1亿元,在全省1622个贫困村按照50万元的标准全部建立互助发展资金,可对农牧民家庭发展产业有偿借贷,也可用于向银行质押,按5-10倍放大,重点发展村级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2017年,将对今年摘帽和计划摘帽的14个县所有村安排互助发展资金,力争到2018年全省所有行政村互助发展资金全覆盖。
此外,按照“建园区、引龙头、扶产业、扩基地、增效益、带农户”思路,该省2017年计划安排13个县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使贫困县产业园建设全覆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