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大学生志愿者为养老院老人奉献爱心。范丽芳 摄
【深度观察】养老服务亟待破解质量难题
“当前,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态势整体良好,但养老服务质量和安全问题堪忧。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监管,认真排查整改服务质量和安全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养老行业奖优罚劣机制和退出机制。”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市养老服务质量建设暨安全管理工作会议上,北京市老龄委常务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如是说。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亿人,占人口比重17.3%。我国的老龄化速度之快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新挑战,而在养老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养老服务质量问题正日益凸显。
2017年,北京市对照《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大检查指南》的115项指标开展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问题3万多项。到去年11月底,北京市累计关停养老机构49家,整改不合格项目6014项,整改率达到97.3%。目前仍有109家养老机构基础性指标没有100%整改合格,整治不合格的前三个问题是消防设施不达标、未获得养老机构许可、未取得餐饮资质许可。
值得重视的是,北京养老服务还亟待补上两块短板,提高乡镇敬老院服务质量和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管理是关键。
一方面,目前北京市共有166家乡镇敬老院,大多建设年代较早、设施设备陈旧、护理人员较少,服务质量普遍较低。去年115项普查相当一部分问题发生在乡镇敬老院。为此,今年,北京市将全面启动实施公办养老机构建设改造工程,优先将周边区域人口密度高、养老服务需求集中的乡镇敬老院纳入建设改造资助范围,提升乡镇敬老院硬件设施和服务环境。
另一方面,北京现有养老护理员7000多人,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低、收入偏低。不仅流失率严重,也难以吸引优秀年轻人员加入养老行业。对此,今年,北京市将实施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登记管理制度,并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工作。
除了加强监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还需要更完善的顶层设计。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丛树海指出,在老龄人口基数大、预期寿命高的环境下,上海提出了“9073”的养老架构,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经过多年的实践,“9073”养老格局逐渐暴露出一些养老服务质量问题,比如机构建设优于社区居家服务建设;硬件投入较充分,软件建设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区供需矛盾突出等。
如何化解养老服务需求日益高涨和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矛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直言,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事实上还准备不足,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良、服务质量不高是现实写照。他提出,新时代我国养老服务发展应以维护老年人的体面与尊严为根本目标,在加大投入、优化结构的条件下分层分类应对,将失能、半失能老人作为重点群体,着力提高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快建设平衡、充分的养老服务体系。(蒋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