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行业观察 |爆款泛滥、流量战争下的传统纪录片人

短视频平台“一夜现爆款”的时期已过,接下来短视频行业之争会更加激烈,正能量、独家版权内容或成为抢占市场的关键。

短视频行业观察 |爆款泛滥、流量战争下的传统纪录片人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2-15 15: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只要持之以恒的输出优质内容,才会有一个很稳定的观看流量,而不是说去做一个爆款,对一个短视频制作公司或者平台来讲,需要的是平均的力量,归根结底还是怎么样把自己的内容做好,这是一切竞争的根本。

——中澜视讯创始人、CEO李锋

中国日报网2月15日电(记者 徐子茗)2018年最火热的战场毫无疑问是短视频行业。

据QuestMoboile去年10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秋季大报告》显示,2018年9月,短视频月活规模5.18亿人,为在线视频10.61亿人的48.8%,不过短视频的用户总使用时长占比为8.8%,几乎与在线视频的9%持平。这意味着,短视频用户规模为在线视频一半,且逼近了后者的使用时长。可见,在数字内容领域短视频迎来全面爆发,这类短而多、社交共生的内容成为2018年所有细分行业里面增速最快的品类。近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预测,2019年短视频市场规模将超过230亿元。

而2015年,在李锋毅然离开工作了16年的央视投入互联网行业时,市场上并没有多少要做短视频的声音。

李锋曾是央视科教频道制片人、节目部主任,也是纪录片部门的资深主创人员。他曾带领团队走过珠峰、南极、北极、可可西里等地,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经典纪录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来临,李锋意识到优质纪录片的发展方向,于是做出了离开传统媒体,利用互联网时代契机实现形式和内容再探索的决定。和他共同离开的还有曾任央视《走近科学》栏目制片人并创造了央视科教频道收视纪录的陈铭,在更进一步担任节目管理岗位后,2015年,李锋和陈铭成为了跳出体制的创业者,开启了传统纪录片人的互联网探索之路。

以央视制作标准深耕短视频行业

新玩家如何在市场中分得一块蛋糕?

在李锋看来,只有做好内容才能保证公司良性的发展,对于轻体量的创业公司来说,“聚焦”显得尤为重要性,“创立公司时,我跟合作伙伴谈的很清楚,我们就以人文、历史、地理为主旨,坚持做下去。第一,严肃的去对待内容的公司并不多,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第二,互联网需要更多除了娱乐之外有价值、能够让用户在有趣中获取知识的内容;第三,像Discovery这个公司,市值110亿美金,是个挺伟大的公司,我们也希望自己做这样一个正能量的公司。”李锋告诉记者。这种选择,源于曾经在传统媒体中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也源自于一个纪录片人的执着。

《看鉴》算是李锋和陈铭这两位传统纪录片人在互联网领域的全新挑战。2015年10月,看鉴APP上线,以历史、地理、人文为切口,推出100秒快剪、3分钟微记录片等系列视频,主打短小精悍的视频内容。数据显示,目前,看鉴短视频在垂直领域内播放量占据榜首,全网订阅用户2000万人,全网累计播放量40亿,日均播放量1500万,付费频道月销量100万。

或许是央视多年工作经历的磨练,让李锋对于视频内容要求更加严苛。据介绍,团队聘请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历史学者对专业知识严格把关,还建立了后台素材库,购买中央电视台等机构数千小时历史文化类节目优质内容的版权,作为储备资源。

“虽然是几分钟的短视频,《看鉴》也还是按照央视专业标准去制作。在处理拍摄剪辑等所有工作流程中,我们都会把自己当作一个电视工作者来要求。首先我们有中长期的选题规划,一般会按照一个季度来考量一下,各个制作组报选题、选题讨论、制作样片、样片测试、根据反馈调整、再批量生产,然后再安排投放,大概是这样一个流程。在审核制度上,我们也跟传统媒体一样,有责编,技审,史实核查,英文翻译,校对等。”中澜视讯联合创始人陈铭告诉记者。

“有趣”和“严谨”之间的矛盾

尽管优质内容制作依然是传统纪录片人的优势,但是他们面对的“焦虑”甚至大于掌握优势的“骄傲”。

新媒体平台的确能够提供更为多元的运营方式和用户规模,但文史地理类纪录片行业的痛点仍然存在。那些需要观众“被动式”接收知识的内容,已经很难跟上时代步伐。而能够充分调动观众情绪,与观众形成互动的纪录片依旧处于十分稀缺的状态。对于《看鉴》来说,最大的难度就在“有趣”和“严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

与娱乐类短视频不同,做历史地理人文的内容,表现形式可以夸张,但内容绝不能以讹传讹。

陈铭坦言,“人文历史节目如果光为了好玩而去拼下限的话是很危险的。大家对你的品牌也不会有认可的。我们原来在台里做科教节目的时候,你单纯的去讲科学,讲知识不会太累,你单纯的去营造欢乐、刺激也不会太累,但是把这两个揉在一块就太累了。”

某种意义上,在短视频行业中,复杂形式模块化带来的低制作门槛,拉平了用户展现的技术鸿沟。爆款短视频内容仍较为集中于搞笑、美食、美妆等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的领域。个性踏实地李锋说他从不相信一夜爆红乃至颠覆的神话,在“讨好”还是“引导”受众的选择上,李锋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他把看鉴定义为“有态度的人文历史节目”,内容以贴近互联网人群的“有趣、有料、有用”为主,但守住知识的严谨性是根本。他希望更多的人是因为看《看鉴》而产生了对历史的兴趣,做到真正让历史影响到更多的年轻人,而不仅仅是影响到爱历史的人。在这个前提下,李锋要求看鉴的形式感必须是贴近年轻人的,然后引导他们去爱上历史。

“对于《看鉴》来说,即便你看了从头笑到尾,这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经得起推敲的。甚至我们在很多节目结尾会放一版所有节目中的内容出处。在内容的创意上的我是不设限的,但是我们必须守住知识的严谨性底线。” 据介绍,看鉴团队每个组都有自己设立的图书馆,经常是做一期三分钟的节目,编导团队要看好几本书。“在这三分钟里不仅仅是有趣,还希望观众看完有所收获。”

李锋相信,尽管在互联网时代,海量的信息以各种形态时刻冲击着人们的认知,但人们对人文地理历史这类严肃性内容的渴望,从未消失过。比如,产品推出之初,看鉴内部一度认为主要覆盖的是30-40岁这样的人群,他们会随着人生阅历增加会对人文历史内容更感兴趣,但发展至今,通过后台数据发现也有大量20岁左右的用户,这也充分了证明中国当代年轻人有强烈的了解传统文化的欲望。

坚持输出优质内容是一切竞争的根本

随着近两年头部资源陆续入场短视频领域,腾讯、阿里、百度等公司凭借大流量的先天优势,将自己的短视频平台也做到了头部。“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第二梯队或者第三梯队的短视频平台来说,想把自己做大做强基本不太可能,短视频行业的分化格局已经很明显了。所以我们只能做得更加专注,或者是做的更加优质。我相信好的内容一定会得到好的传播效果的,市场总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今年1月9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对短视频内容、技术等方面做出详细要求,进一步规范短视频传播秩序。有媒体统计,在2018年上半年应用市场上有一百多个短视频App,堪称“百团大战”。抢夺流量的战争是残酷的,短视频行业野蛮发展,“黄赌毒”视频隐藏其中,迅速引来监管部门的注意,2018年行业接连遭遇了多轮监管风暴,包括行业领头羊的抖音、快手、秒拍等,以及众多中小平台都接到过整改通知,其中有些平台甚至被依法关停。

在李锋看来,监管的严格对注重内容的公司来说是好事,他表示,“时间是检验一切的标志,所以不在乎它是不是红利期,不在乎它是不是资本追逐的对象,对一个公司来讲,核心价值是存在的时间,是这个公司是否能持续稳定的生存下去。”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短视频在2019年依然会是社交媒体上最火的内容形式。未来随着5G的商用,短视频传播将会成为信息传播的标配,同时,也会催生众多行业发生重大变革,短视频与其他行业的融合随之加深,行业规模存在继续上升的空间。这也意味着,行业间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李锋相信,短视频平台“一夜现爆款”的时期已过,接下来短视频行业之争会更加激烈,正能量、独家版权内容或成为抢占市场的关键。“只要持之以恒的输出优质内容,才会有一个很稳定的观看流量,而不是说去做一个爆款,对一个短视频制作公司或者平台来讲,需要的是平均的力量,归根结底还是怎么样把自己的内容做好来吸引人观看,这是一切竞争的根本。”李锋说。这是一个从传统媒体中走出来的纪录片人的执着,也更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内容创作者的初心,这些传统媒体人的转向,也可能影响着未来短视频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甚至是审美表达的变革,2019 年,短视频行业势必会踏上规范化和精品化的道路。

(编辑:曹原青 李海鹏)

(徐子茗)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