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起小型汽车驾照全国“一证通考” 惠及1200多万人

公安部推10项改革新举措 车辆转籍信息网上转递试点城市增至120个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巡视员、副局长李江平表示,去年公安部交管局推出4个方面20项交管“放管服”改革新举措,累计惠及6亿多人次,减少群众办事成本300多亿元。

6月起小型汽车驾照全国“一证通考” 惠及1200多万人

来源: 光明网
2019-04-11 10: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公安部推10项改革新举措 车辆转籍信息网上转递试点城市增至120个

6月起小型汽车驾照全国“一证通考”

6月起小型汽车驾照全国“一证通考” 惠及1200多万人

  资料图:驾校。中新社发 胡剑欢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昨天(10日)上午,在公安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新闻发言人郭林介绍,公安部推出10项改革新举措,重点突出两大方面改革,包括5类业务可以“异地通办”、5项服务可以“便捷快办”。这些举措将于6月1日起推行。

小汽车驾照“全国通办”

每年惠及1200多万人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局长王强介绍,将全面推行小型汽车驾驶证跨省异地申领考试,申请人可持居民身份证在全国任一地直接申领,不再需要提交居住登记凭证,以减轻群众经济和时间负担。

新政实施以后,小型汽车驾驶证所有业务都可以实现全国“一证通办”,内地居民持居民身份证,在全国范围内任一地既可以新申请考领驾驶证,也可以补领、换领、审验驾驶证,无需再返回户籍地,无需提交居住、暂住等各类证明。港澳台居民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也可以在内地任一地直接申请考领、补领、换领和审验驾驶证,无需再提交其他凭证。

王强说:“这一措施实施之后,初步估算,每年将惠及新考领驾驶证1200多万人,补换领驾驶证和审验驾驶证370多万人次,仅交通费一项就可以为群众节省200多亿元。”

同时,推行小型汽车驾驶证异地分科目考试。申请人报考小型汽车驾驶证已通过部分科目考试后,居住地发生变更,到外地工作、生活、学习的,可以直接到现在的居住地车辆管理所申请变更考试地,在现居住地预约参加剩余科目的考试,原来已通过的科目考试成绩继续有效。全部科目考试通过后,直接在现考试地领取驾驶证,避免了两地间往返或重新学习考试。

120个城市间转籍

仅需在迁入地验车

去年公安部推出了20项交管“放管服”改革措施,其中就有便利车辆异地转籍、车辆购置税联网、12123交管服务热线等试点措施。王强表示,本次改革将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其中,扩大车辆转籍信息网上转递试点城市由15个增加到了120个,省会市、直辖市、经济计划单列市等36个大城市全部推行,除此之外,每个省再选2-3个城市推行,江西、浙江、广西三个省区在全省区推行。

这项措施推行后,对非营运小型客车,在试点城市间转籍的,申请人直接到车辆迁入地申请,不再需要到迁出地车管所提取车辆档案、查验车辆,变原来的“迁出、迁入地两次验车”为现在的“迁入地一次验车”。

同时,全面推行车辆购置税信息联网核查。实现车购税信息网上传递、网上核查,群众办理机动车登记的时候不再需要提交纸质完税证明。

除此之外,推广交管语音服务热线。逐步推广全国统一交管服务电话号码“12123”,为群众提供了交管业务咨询、信息查询、业务受理等服务,搭建网页、短信、手机APP、语音热线“四位一体”的交管信息化服务体系。

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

去年共减免3.1亿份

发布会上还通报了2018年以来相关改革措施落地情况。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巡视员、副局长李江平表示,去年公安部交管局推出4个方面20项交管“放管服”改革新举措,累计惠及6亿多人次,减少群众办事成本300多亿元。

李江平说,在窗口服务方面,减证便民成效明显。坚持民意引领,大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推进申请材料四个减免、18类业务一证即办、普通业务一窗通办、个性业务自助快办,实现交管业务“一次办、马上办”。各地已减免身份证复印件等申请资料3.1亿份,车驾管业务实现一次排队、一窗办结,驾驶证、机动车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减少50%。(北京青年报记者 高语阳)

 10项服务措施

推行小型汽车驾驶证全国“一证通考”

实行小型汽车驾驶证异地分科目考试

试行大中型客货车驾驶证省内异地申领

扩大车辆转籍信息网上转递试点

实行摩托车全国通检和6年免检

简化机动车抵押登记手续

扩大使用原号牌号码范围

实行机动车销售企业代发临时行驶车号牌

全面推行车辆购置税信息联网

推行12123交管语音服务热线

(高语阳)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