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 这个应该有

近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期盼早日把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将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大力提高我国的急救能力培训普及率。

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 这个应该有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19-07-16 09: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把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相关报道见A3版)

有关调查显示,近70%的急救事件都发生在家庭之中,人的心脏停跳4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50%,6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0%,10分钟内救治成功率约1%。如果第一时间进行胸外按压,就会为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赢得宝贵时间,极大地提高救治成功率。如果每个家庭中有1-2个成员学会一些急救技能,关键时刻就是救命知识。

今年3月25日,北京市东城区东单体育馆内一名正在打篮球的男子突然倒地,心脏骤停,恰巧同在馆内打羽毛球的6名协和医院的医生看到这一幕,大家一边拨打120,一边展开了抢救,实施了心肺复苏和仪器除颤。大约半小时后男子恢复自主心律,被送往距离最近的同仁医院。这段刷屏的视频曾经温暖了大江南北。

然而,除了医护人员外,目前我国有良好急救知识储备的人并不多。发达国家的急救能力的培训非常普及,法国的急救培训普及率为其总人口的40%,这个数字在德国更是高达80%;在美国,仅接受过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就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在我国,急救技能普及率百分比仅为个位数。来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性猝死,而在面对心脏骤停患者时,很多人却不敢救、不会救,以至于白白地失去“黄金”抢救时机,这无疑是值得反思的。

对每个人来讲,危险有时是如此之迫近,生命有时是如此之脆弱。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意外伤害、脑卒中、心跳骤停等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年轻化。据急救专家介绍,普通人通过急救技术培训不是一件复杂的事,现有的课程,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就能掌握,可以考虑把急救技术作为部分行业入职的必修课,就像健康体检一样,或者绑定到驾照考试中。

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呼吁推进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如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谢资清建议,在全社会特别是大中学生群体中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笔者认为,除了急救知识培训走进学生课堂,也有必要在公职人员、志愿者队伍中普遍开展急救知识培训,进而,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就此而言,《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将急救知识等纳入中小学考试内容,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这一政策如何落地?其一,急救知识教育需要各地政府加强组织领导,从财政上支持,从态度上重视,建立一个完整的急救知识教育培训体系,并形成长效制度。其二,卫健、教育部门应当尽快明确中小学急救知识考试标准,配足师资力量,开足开好急救课程。其三,学生通过急救知识考试后,还需定期搞“演练”,防止“过关”后,急救知识因长期不用而生疏,导致急救能力“荒废”。

期盼早日把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将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大力提高我国的急救能力培训普及率。这样,我们周围就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急救达人”,在关键时刻拯救自己的亲人和他人生命,造福社会。(杨立维)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