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病新药再引关注 这个疾病你了解多少?

日前,国外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宣布,世界首款能改善阿尔兹海默症临床症状的药物,已计划向美国食药品监管局(FDA)提交上市许可申请。高晶介绍,目前,医学上尚无彻底治愈老年期痴呆的方法,但早防早治是提高患者晚年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阿尔兹海默病新药再引关注 这个疾病你了解多少?

来源:中新网    2019-10-25 09:27
来源: 中新网
2019-10-25 09: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新网北京10月25日电(郎朗 杨雨奇)日前,国外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宣布,世界首款能改善阿尔兹海默症临床症状的药物,已计划向美国食药品监管局(FDA)提交上市许可申请。据该公司官网公告,若该药物能获准上市,那么它将成为世界上首款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症临床症状的药物。

全球超5000万人患阿尔兹海默症

新药有何疗效?

当地时间10月22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Biogen(百健)及其合作伙伴日本卫材(Eisai)公开宣布,计划在2020年初向美国食药品监管局(FDA)提交Aducanumab(早期阿尔兹海默症治疗药物)的《生物制剂许可证申请》(BLA)。并表示有望在2年内量产,且将继续与欧洲、日本等国际地区的监管机构进行协商。

据百健公司公告,若该药物能获准上市,那么它将成为世界上首款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症临床症状的药物,同时也将证明减少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积累将有利于阿尔兹海默症临床症状的改善。

对于该药品的作用,公告中表明:用高剂量Aducanumab治疗的患者认知衰退显著减少,在认知和功能指标,如记忆、定向和语言方面显著获益。患者的个人理财、做家务以及独立外出旅行等日常生活也将获益。

换言之,若该药物的效果能达到上述预期且获准上市,那么这将为全球5000万家庭带来新希望。

有数据统计,目前,全球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至少达5000万人,且呈爆发性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1.5亿人。而在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也已超1000万人,居世界首位,且每年以30万以上的新发病例增长。

新药申请美国上市

网友:求不要太贵

新药计划向美国FDA申请上市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国。消息一经发布,“世界首款阿尔兹海默药被证有效”的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第二,并引来网友“围观”:

得知新药物或将面世并对阿尔兹海默症有一定改善作用,不少网友表示终于看到了希望,甚至有声音认为,该药物具有“极大的突破意义”,只求药价不要太高。

对此,百健公司首席执行官Michel Vounatsos也表示:“阿尔茨海默症使全球数以千万计的人受到影响,而今天我们终于获得了突破性的研究结果,这个消息令人振奋。我们希望能为患者提供减缓阿尔茨海默症临床症状的疗法。”

实际上,在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道路上,中国也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

在2019第四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绿谷制药已发布中国原创阿尔兹海默症治疗新药GV-971临床III期试验结果,该临床结果证实GV-971(从海藻中提取海洋寡糖类分子)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上的显著作用。

据报道,该药系中国首个进行大型三期临床试验的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其上市申请已于2018年11月20日获受理。

北京老年医院老年认知障碍诊疗中心病房(北京老年医院供图)

这个疾病你了解多少

专家:尚无彻底治愈老年痴呆的方法

丧失语言、遗忘一切,甚至失去自理能力……阿尔兹海默症,像藏在患者脑海中的橡皮擦,几乎抹去了病人所有的认知能力,更让整个家庭都背负起照顾患者的压力之中。

阿尔兹海默,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又是否有治愈的可能?

对这一疾病的种种问题,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高晶,在一篇科普文章中给出解释。

高晶解释,阿尔兹海默病,是老年期认知障碍(俗称“痴呆”)分类中的一种,且占主要部分。除阿尔兹海默,“老年痴呆”的分类还包括额颞叶痴呆、血管性痴呆、路易体痴呆等。高晶解释,上述几种痴呆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退化,均不可逆。

高晶介绍,目前,医学上尚无彻底治愈老年期痴呆的方法,但早防早治是提高患者晚年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高晶解释,医学上仍需增进对痴呆本质的认识,明确治疗靶点。她在文中写道:“中国的相关研究也在进程当中,希望通过脑脊液的生物标记物检测或者淀粉样蛋白、tau蛋白的PET检测等临床实践来帮助更多认知障碍的患者。”

即便无法治愈,但早起的防治措施却有一定效果。高晶建议,保持健康的饮食、运动及有限的睡眠,对防治痴呆有一定功效。如让老人做一些手部运动,如弹琴、敲键盘、捡豆子等,可有效刺激区域脑血流量。同时,若每天能保持7小时连续睡眠,也对预防和减缓老年痴呆有一定帮助。

此外,高晶也提出,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社交圈子,也能有效刺激大脑皮层。“活到老、学到老”同样可持续锻炼老年人大脑,预防老年痴呆。

高晶提醒,若家中有老人,一定要对老年的认知障碍做到充分了解,提前预防。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切勿讳疾忌医,应及时到神经科就诊。(完)

(郎朗 杨雨奇)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