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高三返校时间确定后有何新安排?十问十答详解来了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今日正式发布消息称,2020年北京市高考时间确定为7月7日至10日,7月9日至10日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时间,中考时间确定为2020年7月17日至19日。

北京初高三返校时间确定后有何新安排?十问十答详解来了

2020-04-12 17: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人民网北京4月12日电(李依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今日正式发布消息称,2020年北京市高考时间确定为7月7日至10日,7月9日至10日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时间,中考时间确定为2020年7月17日至19日。在全市中小学优先组织高三年级开学,4月27日(周一)开始返校学习;初三年级按照5月11日(周一)做好返校学习准备。

返校学习准备的相关工作如何开展、其他学段和年级什么时候返校......这些也是广大师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北京市教委官方微信公众号今日发布的开学相关“十问十答”如下:

问题1:初高三返校时间定了,其他学段和年级什么时间返校?会不会这学期就不返校了?培训机构什么时候可以开课?

中小学其他各年级,以及中职学校、高等学校和幼儿园的开学将另行考虑,具体时间确定后将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发布并通知师生家长,也会留足准备时间。

在没有正式确定返校时间及安排前,一是对中小学其他年级来说,根据相关工作安排,按照课程教学计划,开展学全学段、全学科的线上教学活动,集中时间完成学科教学任务。一要如期完成全年育人目标。二要坚持整体规划。把延期开学阶段、线上学科教学阶段以及正式开学后线下学习阶段共同组成2020年春季学期整体,保证各个阶段有效衔接,平稳过渡,确保如期完成课标要求。三要突出高质量发展。通过加强课程内容整合,构建科学、高效、简洁的课程体系,提高单位时间内教育教学和学习效率,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智慧发展。

二是对高校学生来说,当前我们的要求依然是“不离家、不返校”,因为高校开学就意味着大人群聚集,在宿舍密集居住,在食堂集中用餐,在图书馆和教室集中学习,对疫情防控和开学条件的要求更高,必须从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角度出发,确保密切、密集接触条件下无隐患。

三是对幼儿园来说,首先学龄前儿童年龄小、抵抗力差、自我防护和管理能力弱,需要给予更大的关注,对防疫的要求更高。其次幼儿园阶段是保教结合,以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为主,并无严格意义上的课程标准和学业压力。因此从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角度出发,幼儿园暂时不开学,耐心等待开学通知及安排。

四是对培训机构来说,目前仍不得开展线下培训及服务。

问题2:高校暂时无法开学,毕业年级的压力和焦虑最大,对这部分同学们,教育部门做了哪些相关工作?

高校毕业年级的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双重压力,疫情发生以来,一直是关注与服务的重点。此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专门发出《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应届毕业生毕业就业工作的通知》,一方面要求各高校科学调整教学工作、合理安排考试考核,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做好毕业生学位授予、按时进行毕业生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等,保障毕业生及时完成学业,促进顺利毕业。另一方面,市级层面、各高校也通过多种渠道、多种举措推动毕业生就业。

截至目前,市级层面已策划安排网络双选会97场(每场平均150家用人单位),预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08万个。截至3月底,毕业生就业整体落实率达38.44%,高于往年同期1.8个百分点。

问题3:师生员工要符合什么条件才能返校工作和学习?

一是近期未离京并连续14天居家观察且无症状的师生员工,可返校开学。

二是近期从境外、京外返京的师生员工,须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14天且核酸检测阴性后,方可返校开学。

三是本人或家庭成员曾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并已治愈的师生员工,须按照有关规定,经批准后方可返校开学。

四是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且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师生员工暂缓返校,待治疗无症状后,向学校申请,经批准方可返校开学。严禁带病返校。

五是居家医学观察无法到岗的教职员工,根据情况弹性安排工作。

问题4:如果学生因特殊原因无法返京或者暂时未能满足返校条件会不会耽误学习进度?

学生应至少提前2周返京,完成14天居家隔离,两周前已发出中小学教职工与学生返京通知。对于因特殊原因无法返京或者暂时未能满足返校条件的学生,请家长和孩子不要担心,一方面,返校后第一周主要对前一阶段线上教学情况进行梳理,评估线上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确保达到质量标准后再进行课程衔接和推进,不会对学习进度有太大影响。另一方面,无法正常返校的学生,各校会派专人负责与学生及家长联系,指导学生完成在家学习任务,进行答疑和心理健康辅导,并为学生以后返校学习制定个性化方案,保证教学进度、教学质量与在校学习学生同步。

问题5:开学前应该准备哪些防控物资?学校如何做好校园环境的准备?

一是在防控物资准备上,各区要加强统筹协调,在开学前保障学校各项防疫物资供应。学校做好体温检测、校园防疫消毒以及教师工作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储备。学生个人防护用品原则上由家长负责,市教委为各校提供应急备用口罩,为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二是在校园环境准备上,开学前,学校要对校园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对教室、办公室、图书馆等公共区域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对校园内的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清洁维护,对学校供水设施、饮用水设施进行清洁消毒。要确保学校洗手设施运行正常。要在校门口设置一米线,避免人员聚集,并在校门附近设置临时观察点。这些措施要常态化落实。

问题6:开学时间安排确定了,家长和孩子需要为开学做哪些准备?

目前来看,同学们将经历一段居家线上学科学习与开学前准备相结合的时期,家长和孩子会有更多复杂的心理和表现,身体和心理调整也需要一个过程,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家长要让孩子用最宝贵的精力和时间段来进行有效的学习,一方面是配合新阶段线上学科教学,另一方面为开学适应做准备。

二是要让孩子加强锻炼。室内和户外运动要相结合,室内选用适合居家锻炼的一些项目,要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谨防运动损伤。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选择人少的时间和空间适度户外运动。

三是及时与学校和老师沟通。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长面临复工与照看孩子的双重压力和焦虑,孩子出现长期居家的逆反和焦虑,特别容易出现或激化家庭矛盾。一方面,我们要求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要主动与家长和孩子进行沟通,另一方面我们也恳请家长,及时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同时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健康监测等工作,如实报告孩子身体状况。

问题7:开学前,学校要在教育教学上做哪些准备?如何做好此前线上学习与开学后线下学习的衔接?此外,中考体育和高考听力将怎么安排?

学校按照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整体安排,制定开学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安排,做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过渡和衔接;要安排好初三高三年级开学后的课程教学和复习计划,摸底诊断学生居家学习情况,精确分析学情,合理把握进度,兼顾教学节奏与考试设置,统筹推进课程教学,做到教学内容适量、教学时长适当,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中考体育与高考听力相关问题,将以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前提,根据疫情情况做出安排。相关内容确定后,向社会公布。

问题8:对学校做好应急预案、应急设置、应急处置等有哪些明确的要求?

第一,设置学校应急处置室。在学校卫生室(保健室)附近设置相对独立的应急处置室,用以暂时留观、转送身体不适的师生。留观、转送工作要规范流程,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各区和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演练。教职员工要明确应急工作职责和流程。学校要明确联络人及联络方式,加强与区教育、卫健、疾控部门,及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的联系,做好应急处置。

第三,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对在校发现有发热、咳嗽、咽痛、乏力、腹泻和腹痛等可疑症状人员,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按相关规定及应急预案进行安排处置,就近送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师生员工家庭及密切接触人员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向学校报告,并居家隔离观察。

问题9:针对疫情防控时期的开学,是否安排相应的培训与演练?具体内容都有哪些?

第一,学校要加强教职员工全员培训,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精神,以及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相关政策准确传达到每一名教职员工;开展疫情防控制度、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自觉防控意识和技能,做好个人防护;面向家长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家庭教育指导,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开学工作。

第二,要组织应急演练。学校要加强对校医、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食堂、宿管、保洁和安保等人员的培训,分别就校门体温检测以及校内出现疑似症状时的信息上报、隔离就医、师生疏散、环境消杀环节进行应急处置演练,确保所有关键岗位人员掌握应急处置工作流程。还要对学校的管理流程进行演练,重点是入校、离校环节的人群疏导,一米线划定、快速有序体温检测等,以及师生在校晨午检、就餐、班级之间的错时安排等环节进行演练,切实提高学校应急处置能力。

问题10:如何做好督导评估,确保学校在符合条件、准备充分的前提下开学?

第一,检查评估开学条件。由市教育、卫健、疾控部门制定评估标准,建立评估机制。开学前,各区对学校开学准备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未达条件不得开学。

第二,开展监督检查。各区建立常态化监督检查和结果通报机制,集中力量对各校工作开展督导检查,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对于存在问题的学校要通报并责其限期整改。市级将持续督导抽查,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和问题通报机制。

(李依环)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