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召开《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线上发布会。会议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方晋主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致辞。
《中国发展报告》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旗舰报告,以发展的视角分析中国的经济社会的中长期问题,提供科学决策基础。《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是该系列报告的第七部。
“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将由老龄化社会进入到老龄社会,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达到最高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接近30%。大规模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和治理都将产生挑战。
卢迈在致辞中表示,虽然挑战和压力空前,但人口老龄化也带来新的转型发展的机遇和动力。当前需要积极、理性、客观、全面地看待人口老龄化,通过政策选择来扬长避短。
如何看待人口老龄化
报告认为,人口老龄化既有挑战也是机遇。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既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又是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积极、科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构建与老龄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另一方面,要形成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经济增长新动能,如积极扶持老龄产业发展,发挥“银发经济”作用,如推动科技创新在养老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应用。此外,老年人的人力资本开发潜力不可忽视。
老龄社会的政策选择
主报告作者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陈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冯文猛介绍了报告的主要成果。
陈功表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是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政策主线要围绕“治理”这个关键词,我国制度优势可以为推动形成老龄社会治理体系提供基础。此外,他表示要改善人力资源供给,开发老年人力资本,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提高老年人健康的水平,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和社会参与。
冯文猛表示,中国养老服务体系最终方向是建成年龄友好型社会。他表示,未来十年是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在此阶段要服务于分阶段走的现代化战略大局,主动适应、集中引领。他认为,政策发展要坚持分类指导和动态调整的原则。老年人群规模巨大,在城乡、地域等维度上存在显著不同,政策举措需要根据城乡、区域、性别、教育水平和老年人健康状况等特征加以分类,根据不同人群需求特点设立政策目标。制度建设需要坚持动态眼光,根据不同时期老年人的特征及需求及时进行调整。
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杰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老年研究所所长杜鹏对报告进行评论。
郑秉文认为,报告布局全面,谈到挑战,也讲到机遇,亮点也很多,特别是两步走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引入时间银行养老机制等建议。他同时指出,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十四五期间应着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特别是实现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并完善退休制度。
王杰秀表示报告中对养老服务的责任主体、供给方式的分析以及其准公共物品的定位,对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杜鹏表示,报告结合中国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全面地展望建设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的发展和老龄化问题,探讨如何促进一个更加公平可持续发展的老龄社会,非常及时且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