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件被盗于西汉贵族墓的文物移交山东博物馆收藏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公安局涉案文物移交仪式21日在山东博物馆举行。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介绍涉案文物龙首错银木柲铜杖。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和嘉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赵健签署移交协议。

49件被盗于西汉贵族墓的文物移交山东博物馆收藏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10-21 16:57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1-10-21 16: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9件被盗于西汉贵族墓的文物移交山东博物馆收藏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公安局涉案文物移交仪式21日在山东博物馆举行。赵晓摄

中新网济南10月21日电 (赵晓 李明芮)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公安局10月21日向山东博物馆移交49件(套)被盗于西汉早期高等级贵族墓葬的文物,包括国家一级文物2件(套)、二级文物9件(套)、三级文物24件(套)、一般文物14件(套),填补了山东省馆藏文物的空白。

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介绍涉案文物龙首错银木柲铜杖。赵晓 摄

2200年前的龙首错银木柲铜杖至今完好,保持弹性;工艺精湛的漆盒错银虎形铜镇,虎斑、虎纹栩栩如生……当天,移交现场陈列部分涉案文物。记者经采访了解,这批文物的年代集中在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包括青铜器、漆器两类,规格较高,保存较好,为2019年嘉祥县公安局在“黄某等人倒卖文物案”中查缴。

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和嘉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赵健签署移交协议。 赵晓 摄

资料图:犯罪嫌疑人辨认作案现场。嘉祥县公安局供图

据嘉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赵健介绍,2019年8月13日,嘉祥县公安局成功打掉以赵某民、赵某利为首的盗掘古墓葬和倒卖文物犯罪团伙。参战民警历经5个月,辗转北京、山西、河南、陕西、江苏、山东泰安、山东淄博、山东枣庄等6省11市,相继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破获3省4起文物案,查清犯罪事实,依法收缴木柄铜节杖、漆盒错银虎形铜镇等战国及西汉文物49件。

一级文物错银虎形铜镇。赵晓 摄

2021年1月19日,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作出判决,该案犯罪嫌疑人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15年、12年、10年等刑罚。赵健说,“8.13”一案缴获的这批文物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价值,现交由山东博物馆保管。公安机关也将一如既往以更大力度打击文物犯罪活动,为保护中华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二级文物西汉凤鸟纹铜编钟、漆盖铜卮。赵晓 摄

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这批涉案文物不仅数量、种类多,而且品相好,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部分文物填补了馆藏空白。如一级文物龙首错银木柲铜杖,在过去也发现过类似的青铜器,但木柲大多腐烂无存,像这次能保存完好、完整亮相的较为少见,猜测它出土前处于饱水绝缘状态。“博物馆下一步将制定相关保护方案,尽快让这批文物面向公众展出。”

  二级文物战国时期漆盖云纹铜壶。 赵晓 摄

针对此次移交文物,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也将指导山东博物馆组织精干力量,根据文物现状科学论证,制定周密稳妥的保护修复方案,力争将文物状态恢复到最佳。同时,将文物背后的故事补缀完整,挖掘研究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还文物应有的尊严。在后续展览中,观众将有机会得见移交文物真容。(完)

(赵晓 李明芮)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