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年代最早大型粮仓原来长这样,还有炭化粟黍遗存

仰韶文化是我国分布地域最广的史前文化,涉及了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湖北、宁夏、内蒙古等省区。其中,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一处仰韶文化史家类型聚落遗址,年代距今6000年左右。

已知年代最早大型粮仓原来长这样,还有炭化粟黍遗存

来源:光明网    2021-12-08 17:44
来源: 光明网
2021-12-08 17: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文博探秘 ——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

  仰韶文化是我国分布地域最广的史前文化,涉及了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甘肃、青海、湖北、宁夏、内蒙古等省区。最近,国家文物局发布5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位于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一处仰韶文化史家类型聚落遗址,年代距今6000年左右。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至2021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开展考古勘探发掘工作。这项发掘,被业界认为是陇西黄土高原继大地湾遗址之后又一重要考古发现,代表了仰韶文化发展中的关键时期,证实了陇西地区与关中和中原地区一样是仰韶文化的又一中心,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大型储粮窖穴及粟黍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仰韶文化早期生业形态也提供了实物资料。

文博深1°丨已知年代最早大型粮仓原来长这样,还有炭化粟黍遗存

  炭化粟黍遗存

  史家类型时期大型环壕聚落保存较好

  圪垯川遗址位于陇山以西的陇西黄土高原,渭河支流的清水河流域,南河和松树河交汇处。陇西黄土高原存在大量的仰韶文化遗址,大地湾、西山坪、师赵村等遗址都曾进行过大规模考古发掘。

  这些遗址所处区域主要为黄土梁、黄土沟谷地貌。疙瘩川遗址处在两个黄土梁所夹的黄土谷地内,两河交汇,地势平坦,适合早期人类生活和文明的孕育。

  考古队员通过调查钻探确定,圪垯川遗址仰韶时期遗存面积约16万平方米,可以分为仰韶文化早期、中期、晚期三期聚落,各期聚落组成主要有房址、灰坑、墓葬、窖穴、灶址、灰沟、活动面、环壕等,可能存在居址区、制陶区、墓葬区等功能分区。

文博深1°丨已知年代最早大型粮仓原来长这样,还有炭化粟黍遗存

  大型房屋

文博深1°丨已知年代最早大型粮仓原来长这样,还有炭化粟黍遗存

  中型房屋和小型房屋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国科介绍,圪垯川遗址仰韶文化早期史家类型时期的大型环壕聚落保存较完好,面积约8万平方米,聚落外围发现三道环壕,中心区为一处广场,围绕广场呈向心状分布三组房屋,共100余座,已发掘了60座。

  记者了解到,圪垯川遗址史家类型大型聚落的三重环壕是国内首次发现。具体看来,每组房屋由1座大房屋(约100平方米)、数量不等的中型房屋(约20至50平方米)和小型房屋(20平方米以下)组成。其中,中、小型房屋的结构和建造方式与大房屋基本一致,但与大房屋相比,没有台面和土台,灶的结构也比较简化。

  陈国科提到,圪垯川遗址半坡时期房址保存完整,大型房址面积是该时期结构保存最完整的大房址。碳十四测年显示,半坡时期遗存绝对年代在距今6100至5600年,庙底沟时期遗存为距今5600至5500年。

  遗址内以竖穴土坑墓为主

  考古队员认为,圪垯川仰韶时期的早期聚落,相当于关中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晚段,与史家类型、姜寨二期、大地湾二期二(三)段、王家阴洼墓地、西山坪二期、师赵村二期一致。

  其中,圪垯川与关中地区半坡、姜寨等仰韶早期环壕聚落年代相当,聚落组成相似,都由环壕、成组房址、中心广场组成。房址的组合和布局相近,从形制和结构上看,圪垯川与姜寨的大中小方形房址基本一致,唯独圪垯川不见姜寨的圆型房址。

文博深1°丨已知年代最早大型粮仓原来长这样,还有炭化粟黍遗存

  墓葬

文博深1°丨已知年代最早大型粮仓原来长这样,还有炭化粟黍遗存

  随葬陶器

  另外,考古队员在中心广场西南部发现了集中分布的墓葬18座,头向北;为竖穴土坑,部分有侧坑。流行单人仰身直肢葬和二次合葬。随葬品有陶器、骨器,蚌壳、猪头骨等。

  如果将圪垯川遗址与距其15公里的仰韶文化史家期的王家阴洼墓地比较,会发现两者都以竖穴土坑墓为主,墓葬为长方形,头向向北,大部分墓葬一侧有半圆形的器物坑。而圪垯川遗址出土的各型葫芦瓶、侈口筒腹罐、圜底钵、圜底盆等典型器物,也都能在王家阴洼墓地找到相同器物。

  发现大型储粮窖穴及粟黍遗存

  圪垯川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泥质陶以彩陶为主,器型主要有圜底盆、圜底钵、侈口筒腹罐、小口罐、器盖、葫芦瓶、瓮等;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等;并出土玉权杖首一件。“代表权力和威仪的大型钺和玉权杖首的发现,对认识圪垯川仰韶早中期社会复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陈国科说。

  此外,在环壕内房址间分布着大量的窖穴,平面为圆形或近方形,口大底小,袋状、平底,部分一侧有二层台,大部分窖穴四壁涂抹黄泥进行过加工。其中,最大一座位于中心广场,容积约六十立方米,底部保存近0.4至0.6米厚的炭化粟黍遗存。“发现的半坡时期大型窖穴,是国内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大型粮仓。”陈国科说。

文博深1°丨已知年代最早大型粮仓原来长这样,还有炭化粟黍遗存

  玉权杖首

文博深1°丨已知年代最早大型粮仓原来长这样,还有炭化粟黍遗存

  仰韶早期单位出土大量陶器

文博深1°丨已知年代最早大型粮仓原来长这样,还有炭化粟黍遗存

  大型储粮窖穴

  业界人士表示,大型储粮窖穴及粟黍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仰韶早期人群农业种植、农作物加工储藏技术、人类生业经济提供了实物资料,对探讨中国北方地区粟黍作物驯化后粟黍农业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也就是说,圪垯川遗址的发现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了黄土高原这个宝藏地区,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了仰韶文化的地位,有助于改变仰韶文化属于中原地区文化的传统认识,有助于以多元并进的新视角解读中华文明形成的宏大进程。(记者 黎梦竹 李政葳)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