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古籍普查新发现《乾隆御定石经》等一批珍贵文献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介绍,依托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以点带面重点推进古籍修复工作,设立清宫“天禄琳琅”、迪庆州图书馆馆藏“纳格拉洞藏经”、山西宋辽金元珍贵古籍等一批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

全国古籍普查新发现《乾隆御定石经》等一批珍贵文献

来源:新华网    2021-12-10 17:21
来源: 新华网
2021-12-10 17: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武汉12月9日电(记者喻珮)2021年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座谈会日前在武汉召开,会上公布,“十三五”时期,我国古籍修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古籍数字化成果丰硕,全国古籍普查完成270余万部另1.8万函,新发现《乾隆御定石经》、明初拓本《汝帖》、宋刻残本《杜工部草堂诗笺》等一批珍贵文献。

  根据会上发布的《“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主要进展》,“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全国古籍普查完成270余万部另1.8万函。共2861家单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占预计存藏机构总数的96%以上。

  记者了解到,通过普查,新发现一批珍贵古籍,如孔子博物馆藏《乾隆御定石经》,为2019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举办碑帖编目与鉴定研修班时的新发现,确定为清乾隆初拓本,自嘉庆元年赏赐孔府后,保存至今;重庆图书馆藏明初拓本《汝帖》等,亦为碑帖普查编目中的重大发现;上海图书馆在古籍普查时发现的宋刻残本《杜工部草堂诗笺》,可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藏本合璧。

  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介绍,依托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以点带面重点推进古籍修复工作,设立清宫“天禄琳琅”、迪庆州图书馆馆藏“纳格拉洞藏经”、山西宋辽金元珍贵古籍等一批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

  “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39家古籍收藏单位一起公布古籍,目前我国公布的数字化古籍相当于20部《四库全书》的量。”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取得了很大进展,依托国家图书馆丰富馆藏,在“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万部(件),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极大满足了社会公众对古籍资源的利用需求。

(喻珮)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