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物馆文创“潮”起来

近日,甘肃省博物馆研发设计的一款“马踏飞燕”毛绒玩偶文创产品走红网络,推出仅半个月就在线上线下全部售罄,“一马难求”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据统计,“马踏飞燕”毛绒玩偶在甘肃省博物馆官方淘宝旗舰店上架后,迅速冲上人气收藏榜、销量榜两项第一。

让博物馆文创“潮”起来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2-07-11 18: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2-07-11 18:0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甘肃省博物馆研发设计的一款“马踏飞燕”毛绒玩偶文创产品走红网络,推出仅半个月就在线上线下全部售罄,“一马难求”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据统计,“马踏飞燕”毛绒玩偶在甘肃省博物馆官方淘宝旗舰店上架后,迅速冲上人气收藏榜、销量榜两项第一。

  “马踏飞燕”毛绒玩偶的灵感来源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奔马。这件铜奔马是甘肃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铜车马仪仗队中的一匹,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铸造精美,构思巧妙,被认为是东西方文化交往特别是古丝绸之路人文商贸往来的使者和象征,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高冷严肃的“镇馆之宝”,化身毛绒玩偶后为何大受消费者欢迎?抓住年轻人心的恐怕是其欢脱搞笑的“丑萌”形象。一眼望去,这只憨态可掬的铜奔马整体呈绿色,龇着大白牙,歪着头,调皮可爱,被踩着的“飞燕”则翻着白眼,一脸无辜,惹人爱怜。自带喜感的形象、俏皮有趣且活力满满的神态,确实把“丑萌”演绎得惟妙惟肖。同时设计元素中的绿色和马,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绿码,迎合了大家盼望疫情尽快结束的心理需求,不少网友直呼“就为绿马(码)在手,也要再来一单”。契合年轻人审美的创意,符合当下需求的设计,大概就是“马踏飞燕”毛绒玩偶的破圈之道。

  纵观近年来频频破圈的博物馆文创产品,往往在创新、创意上能够“独领风骚”,三星堆博物馆川蜀麻将摆件中的青铜小人以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比较出名的一些形象为设计元素,有四个围坐一桌打麻将的,还有蜀绣、功夫茶、变脸等形象,憨态可掬;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系列盲盒,把仿制的“珍奇宝藏”埋藏在各种款式的盲盒中,拆盲盒的魔性快乐,再加上仿照考古挖掘的现场感,让不少消费者“捂不住腰包”。这些博物馆依托自身丰富的藏品资源推出展现自身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呈现形式上求新求变甚至脑洞大开,以接地气的方式观照年轻群体的审美,拉近了文物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满足了大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如此,文创产品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其承载的文物本身以及相关的历史知识才能得以传播,使文物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为人知。

  自然,一件被广大消费者买到断货的文创产品,必然不可能徒有其表,其背后依托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需要相关文创人员潜心钻研、细心转化。从挖掘文物背后的实用性和文化内涵,再到把其中的特色元素和符号融入到产品之中,一件博物馆文创产品才能融合有趣的外表和丰厚的灵魂,才能真正虏获消费者的心。比如“马踏飞燕”毛绒玩偶,甘肃省博物馆的文创工作人员几经推敲、几易其稿,就为其能符合文物原型又形象生动幽默。而在此之前,以铜奔马为文物原型,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一款3D马头造型的“绿马头套”以及绿马口罩,已经受到了一大批年轻人的喜爱。

  当然,文物是历经千年凝聚文化内涵的载体,文物本身的魅力是文创产品走红的基础。毋庸置疑,文创产品需要创意、创新的加持,但是万万不可无底线恶搞,而是要在对文物还原与敬畏的态度上,在充分挖掘文物内涵的基础上,再进行符合时代以及年轻人审美的设计,让收藏在博物馆的文物真正“活”起来、“潮”起来。

(李绾心)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