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丹奖基金会与经合组织合作举办欧洲会议 探讨教育实证、创新和创造性思维如何引领教育变革

一丹奖基金会与经合组织合作举办欧洲会议 探讨教育实证、创新和创造性思维如何引领教育变革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4-06-21 14:32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1 14: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丹奖基金会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以下简称”OECD“)合作,于 6 月 18 日至 19 日在 OECD 巴黎总部成功举办了 2024 一丹奖欧洲会议。会议主题为“在变化中的世界学习:教育实证、创新和创造性思维”,汇聚了来自 28 个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斯坦福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等机构的全球教育专家。他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利用教育实证、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思维,以构建一个具有韧性、面向未来的教育体系。

科技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世界,同时全球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教育体系需要寻求有效的方法,赋予下一代应对变化和挑战的能力。一丹奖创办人陈一丹博士在欢迎致辞中指出: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证可以为解决全球挑战提供方向。他强调:“创新是将创造性思维付诸行动的过程,它使想象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优化。教育实证则为这一过程提供方向并激发新的思考“。

一丹奖创办人陈一丹博士进行欢迎致辞

OECD 教育与技能总监、一丹教育研究奖评审小组主席安德烈亚斯·施莱彻(Andreas Schleicher)表示:“创造性思维能够鼓励学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高阶思维和情感发展,提高学生幸福感和应对挑战的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解决问题、与时俱进“。

OECD 教育与技能总监兼一丹教育研究奖评审小组主席——安德烈亚斯·施莱彻进行欢迎致辞

在会议上,OECD 还发布了 2024 年“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第三卷报告的评估结果。这是 PISA 首次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评估,衡量了学生在创意写作、视觉表达、科学性解决问题以及解决人际关系问题这四方面的能力。报告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制定教育政策,促进国际合作,改善教育成果方面提供了宝贵见解。

一丹奖得奖者也在会议中积极发言。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环节,2020 年一丹教育研究奖得奖者卡尔·威曼(Carl Wieman)教授强调,在 STEM 学习中,创造性思维意味着提出实用且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优秀的 STEM 教学需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性及批判性思维,主导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可通过专题式学习等方式,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案,而非追求“标准答案”。2023 年一丹教育研究奖得奖者季清华(Michelene Chi)教授分享了教师如何通过“ICAP 认知互动理论”框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ICAP 为教师提供了开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有力工具。

2020 年一丹教育研究奖得奖者卡尔·威曼教授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进行主旨演讲
2023 一丹教育研究奖得奖者季清华教授(左一)就“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进行主旨演讲

2021 年一丹教育研究奖得奖者埃里克·哈努谢克(Eric Hanushek)教授就“推动以数据和实证为本的政策制定“分享了观点。他认为,教育体系的进步离不开系统化的评估、研究及培训。要实现这一点,应理解当地教育需求,培养立足本土的教育研究能力,打造当地研究社群,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2021 年一丹教育研究奖得奖者埃里克·哈努谢克教授就“推动以数据和实证为本的政策制定“进行主旨演讲

据悉,2024 年一丹奖得奖名单将于9月26日公布。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