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品牌试水忙 社区食堂人气旺

餐饮品牌试水忙 社区食堂人气旺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5-07-15 10:06
来源: 北京青年报
2025-07-15 10: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天气炎热不想下厨?眼下,实惠卫生的社区餐正成为许多家庭新选择。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除了带有公益性质的社区食堂越来越多外,一些知名餐饮、零售品牌也开始试水社区食堂,不仅方便了附近居民日常就餐,也从中获得了人气,形成了新的商业生态循环。

高温催生餐饮方式改变

连续多日高温湿热天气让北京似乎提前进入了“桑拿天”。“这么热的天,开火做饭就是遭罪。”居民赵女士一到饭点儿就头疼,厨房里实在热得不想进去,而外卖软件上的餐点,价格实惠的担心卫生问题,有品牌的却禁不住直线飙高的伙食费。

最终,她带着全家走进了小区附近新开的社区餐厅。“附近新开的一家店,跟食堂似的,可以自选,七八种热菜、三四种主食,一个人20元左右就能吃饱。最重要的是干净。”

与赵女士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晚上6点左右,位于通州区的一家社区餐厅里座无虚席。一位带着孩子前来就餐的妈妈表示,最近已经把这家社区餐厅当成食堂了。“比自己在家做饭凉快多了,饭菜花样多还不用洗碗、收拾。”

品牌餐厅试水食堂生意

商家也发现了这一需求,开始涉猎社区食堂生意。海底捞方庄店目前推出工作盒饭,负责人表示,一般一顿饭只需要十几元钱。最多一天接待了100多人,不少附近工作的白领也会来吃盒饭。“我们也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来服务社区。”

位于朝阳北路的郭林家常菜也推出了“小食堂”。“我们还建了顾客群,已经有200多人了,主要就是周边居民和上班族。前一天会把菜单发到群里,有的顾客还要求留饭。”

不仅如此,金百万、绿茶、外婆家、眉州东坡等商家也在外卖平台上推出了“盒饭”套餐。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切入上班族的午餐市场,海底捞等企业不仅试图打开一个新的消费场景,抢占白天时段的市场份额,更有吸引人气,增加品牌话题度、美誉度的作用。

北青报记者发现,随着食堂被更广泛的群体接受,已经有食堂向连锁化发展。海淀区已开设十余家“海淀食堂”,凭借丰富菜品和整洁环境吸引一批批顾客。

一些社会化的社区餐厅更是打出了十几个菜品都可自助的方式来吸引顾客。

更多年轻人也纷纷将日常工作餐选在各种社区餐厅。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白领发布自己新发现的社区食堂以及部分单位对外开放的食堂,更有专门“探食堂”的视频,一时间成为热帖。

社区食堂拉动周边商业发展

分析人士认为,社区食堂的兴起与北京市推进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密不可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中的业态是多元且丰富的组合,社区食堂恰好是其实现平台。社区食堂在满足不同消费群体日常用餐的同时,更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窗口,丰富了社区功能。

这种模式还带动了周边商业发展。与海底捞类似,北京多家连锁超市也引入社区食堂业务,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关注,间接为周边小店、服务业态带来客流量,形成以超市为核心的小型消费聚集区。文/记者张鑫 实习生张亦弛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