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买

临期食品到底能不能买

来源:经济日报    2025-10-23 11:07
来源: 经济日报
2025-10-23 11: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价格优惠的临期食品受到不少消费者的欢迎。什么是临期食品?商家售卖时该注意什么?消费者又该如何挑选?

临期食品,是指即将到达保质期,且未超过保质期的预包装食品。保质期作为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当食品超过该期限时,其销售就属违法行为。因此,商家通常会采取打折促销等方式,尽快将临期食品卖掉,以减少经济损失。

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态度如何?有的消费者认为,临期食品没过保质期,质量和味道都不错,买回来两三天就能吃完,依然比较安全放心。有的消费者认为,部分食品临期销售的价格在半价以内,性价比高;部分食品则和平时价格差不多,并不实惠。还有的消费者对临期食品心存芥蒂,表示不会购买临期食品。

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态度不同,关于临期食品中的“临期”到底指多久目前也没有统一答案。记者梳理发现,多地针对临期食品制定的管理办法或者标准、指引中,对“临期”的具体界定并不相同。

《安徽省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将临期界限细化为七个梯度,包括保质期在1年以上的临期为到期前30天、保质期在3天以下的临期由销售经营者自主确定等。

山西《临期食品管理规范》中以“六档+特殊情形”界定,12个月及以上保质期食品临期45天,往下按保质期时长依次对应30天、20天、10天、2天、1天的临期时间,此外,国家允许不标注保质期及保质期7天以下的食品不设临期。

但即便多地将保质期一年及以上食品的临期设定为45天,也与部分消费者印象中的“临期”有些许差别。记者发现,一些消费者认为食品在距离保质期还有两三个月甚至半年的时候,就已经不新鲜了,会在心中将其划为“临期食品”。

商家应如何规范销售临期食品?综合各地的规范文件不难看出,分类管理与明确标识是关键。食品经营者应当加强日常检查以及食品流转管理。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此外,“临期食品”标签应醒目,让消费者看得清楚、买得明白。而对于已经过期的食品,应立即下架,及时处理。

消费者如何选购临期食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表示,对合格的预包装食品,只要状态、风味正常,没有必要因为快到期就扔掉。购买打折的临期食品,只要能及时吃掉,不在家里放过期,不仅划算,还有助于减少食物浪费。范志红提醒,想要安心食用临期食品,需注意储存条件。比如温度,需要冷藏或冷冻保存的食品,若在销售或运输过程中脱离冷链,或储存温度不达标、环境温度过高,就可能“提前过期”。购买这类临期食品也应谨慎,在购回后立即按照产品要求放入冰箱妥善保存。对于一些原本常温储藏的食品,如果购买后预计无法在短期内吃完,也可以考虑将其放入冰箱冷藏或冷冻,以延缓品质变化,延长可食用时间。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