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   科技资讯

又见引力波!这一次,中国没有错过

在这个领域,中国近年来相继提出“阿里计划”“天琴计划”和“太极计划”,在陆地和空间探测中低频和低频引力波。

世界各大天文台联合预警:今晚公布引力波重要发现

这两天,全球数十家著名天文机构纷纷发布了同一条消息:北京时间今日(16日)晚上10点,将发布重大消息。这吊足了全世界的胃口。这些机构包括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南方天文台等。

中外学者发现古老星系 宇宙大爆炸后约8亿年形成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王俊贤教授领衔的中国、美国、智力研究团队近期探测到一批宇宙大爆炸后约8亿年的早期星系,为研究宇宙早期的星系形成与演化奠定了基础。随后,他们使用美国卡内基天文台麦哲伦望远镜获得了其中6个星系的光谱证认,确认它们为宇宙大爆炸后约8亿年的星系,证认成功率达67%。

巴黎拟2030年终止使用汽油车 变身“碳中性”城市(图)

记者 王战涛】据法国媒体“欧洲时报”10月12日援引法新社报道,巴黎市政府日前宣布希望在2030年终止巴黎的汽油车使用,旨在使巴黎成为“碳中性”城市。报道称,巴黎市长阿娜 伊达尔戈上任以来一直把整治首都空气污染作为巴黎市政的优先行动。

30多亿年前月球存在过大气层 形成于月球火山爆发

约30亿年前到40亿年前,月球上强烈的火山爆发喷出了大量气体,这些气体喷射到月球表面的速度快过逃逸到太空的速度,从而形成了月球的大气层。”克林强调称:“这项研究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月球的看法——从一个无风的岩石天体到一个曾有过大气层的天体。

火星发现37亿年前沉积物 或助研究地球生命起源

火星“海底”发现37亿年前热液沉积物,或为研究地球生命起源重要线索。研究人员推测,当时的地球也具有类似的海底热液条件。但由于地球地壳活跃,经过历史变迁,这些生命起源时期的直接地质证据几乎无法找到,而火星上37亿年前的海底世界将为地球生命起源提供宝贵的证据。

世界日报:研究称久坐有害健康 久站危害或更严重

美国《世界日报》近日刊文称,研究发现,工作时必须经常站着的人,得心脏病的风险比坐着工作的人高出一倍。专家解释称,这可能是因为连续站几个钟头,血液会因重力影响向腿部集中,迫使身体更卖力工作,以让血液回到心脏。

日研究揭宇宙超巨型黑洞成因:气体风暴受阻形成

”  日本科研团队将关注视线放在因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时形成的高速气体风暴上。报道指出,若有如此巨大的“体重”,经历数亿年时间的确能形成超巨型的黑洞。据称,这与此前发现的超巨型黑洞的发生频率也一致。

是人还是机器?东京游戏展美女“机器人”引热议

环球网智能记者调查后发现,其实这是为索尼公司旗下主机平台PlayStation 即将推出的游戏大作《Detroit : Become Human》进行展示的真人模特。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发育遗传学和进化形态学教授罗伯特·埃克哈特(Robert Eckhardt)指出,脑机界面已经存在,目前全球至少有5.9万人拥有“神经义肢”。

中国气象科技跃升至世界一流:8颗风云卫星在轨运行

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最近5年来的发展,中国气象科技在航天事业的鼎力支持下,实现了新的重大跨越,迈入强国行列。

暗能量什么样? 爱因斯坦只“蒙”对了一半

斯隆数字巡天(SDSS)利用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2.5米口径望远镜进行巡天观测,有望揭开暗能量奥秘 在观测方面,科学家可以综合使用多种手段探测暗能量,比如观测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星系在宇宙中分布的成团性等。

科学家:全球暖化后果严重 数亿人世纪末恐断水?

据外媒报道,荷兰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即使全球气温上升幅度能控制于摄氏1.5度以内,亚洲山区近三分之一冰川在本世纪末,也可能因全球暖化而消失,严重影响依靠冰河取得洁净用水的数亿人。根据此次研究团队的模型预测,若全球升温达摄氏3.5度、4度与6度,亚洲冰川的流失率则分别为49%、51%与65%。

科研人员制备出大面积高效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制备成本较高、工艺复杂。这种新技术迈向实用的前提是关键部位“钙钛矿材料薄膜”面积足够大,质量足够好,才能保证电池的光电能量转换效率。据悉,研究人员下一步将努力攻关,致力使钙钛矿电池模块的转化效率达到和当前硅太阳能电池相当的水平,并对钙钛矿电池的稳定性做深入探究。

NASA公布太阳耀斑猛烈爆发画面 璀璨炫目

中新网9月8日电据外媒报道,美国东部时间6日早间,太阳连续两次猛烈爆发耀斑,其中的第二次爆发强度更是创下了11年来的“最强”纪录。影像显示,太阳在能量喷发最强烈时,耀斑变得异常明亮。

人类微生物组影响健康机制揭秘 有望用于新药研发

英国《自然》杂志8月31日发表的一篇生物学论文称,美国科学家发现,肠道菌群会产生名为N-酰基酰胺的小型有机复合物,它们与受体相互作用,参与人体生理的包括免疫等各方面活动,而这正是人类微生物组影响生理健康的背后机制。此次,洛克菲勒大学研究人员肖恩·布拉迪及同事报告称,人体肠道细菌会产生N-酰基酰胺,它会与5种不同的人类G蛋白偶联受体(GPCR)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