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家长只要求孩子专注学习。不舍得让孩子做家务,或者认为孩子做家务会耽误学习,其实是教育的一个误区。事实上,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与童年有关,与他从小做的那些细小琐事有关,家务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样的人会幸福?哈佛大学开展了一项名为《胜利的经验:哈佛格兰特研究中的人们》的研究。
从1938年开始,他们花了76年时间,对268名哈佛大学大二学生和456名生活在波士顿贫民窟家庭的孩子进行跟踪调研,想找出幸福的人有哪些共性,研究涉及家庭、童年经历、教育、工作等多个方面。
在职业成功方面,有一个细微的结论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在于其童年早学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家长让他们从小做那些看上去细小琐碎,甚至没有用的事情。那些从小做家务的孩子,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可能会更加成功。
做家务能让孩子变得出色?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也许,你一直在低估让孩子做家务的意义。寒假来临,家长何不利用这段时间,和孩子一起体验做家务的乐趣?
家务,帮助孩子成长
在对波士顿456位少年进行的20年追踪调查过程中,哈佛研究人员发现:
爱干家务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在长大之后就业率之比为15∶1,犯罪率之比则是1∶10,平均收入也要高出20%左右。爱干家务的孩子,家庭更加幸福,离婚率较低;心理也更加健康,心理疾病患病率低。
家务并不是在简单“干活”,在孩子成长的多个领域都有帮助。
让孩子干家务,是进行智力开发 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学校工作的十几年经验使我相信,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
让孩子收衣服,其实是在教孩子认清衣物的颜色和种类,然后将它们分颜色和类型叠好收入衣柜。这个过程,锻炼了孩子归纳总结的能力。
让孩子帮忙做简单的饭菜,其实是让孩子模仿大人的行动,观察使用的食材、厨具等,是综合锻炼孩子模仿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过程。
教育学家认为,这些能力的锻炼,都间接有益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能引导孩子树立良好家庭观 目前来看,家庭中承担家务的主力军,是妻子。2017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显示,妻子是家庭家务活的主要承担者,占比约65%,丈夫仅有7%。
儿童性格养成的公益广告《可可小爱》,通过动画的形式,宣传了“男女平等,家务一起承担”的观念。让孩子参与到家务中来,他们会有更多的参与感,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有责任为家做些事情。在做家务活的过程中,孩子也能逐渐树立男女平等、有活一起干的家庭意识。在孩子长大后,这种良好的家庭观念,会促进家庭和谐。
培养孩子尽早独立,适应社会 儿童成长的过程,也是逐步走向独立,适应社会规范的过程。
毕生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社会化发展最重要的阶段。儿童社会化发展顺利,能促使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适应社会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个人理想。而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的“小社会”,是培养孩子社会化能力的绝佳场所。
斯坦福大学本科新生指导中心前主任朱莉在《如何养育成人》一书中说:家务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自制力和毅力,这些都是成长为成年人的必需能力。如果不给孩子做家务,就剥夺了他们对社会与工作的认知以及在完成任务中得到满足感的权利。
不能在家里提前适应社会,等到进入真正社会中再去适应,竞争力自然下降。给孩子一定的家务活,是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所以做家务,是促进孩子成长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做家务 从小起步
媒体曾就各国小学生每日家务劳动时间披露过一组数据: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德国、西班牙等国家,有专门的政策和法律,鼓励儿童做家务。中国小学生做家务的时间则是0.2小时,即每天12分钟,孩子家务劳动的时间少之又少。中国家长普遍舍不得“用孩子”,这无疑会害了孩子。
在引导孩子做家务时,家长可以遵循一定的准则。
家长要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劳动习惯;对孩子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孩子一些笨拙的行为和错误而焦急、数落。同时,可以采取计分表等方式,进行奖励和鼓励,保持孩子做家务的积极性。不过,最好不要把做家务和金钱挂钩,让孩子觉得这是一场等价交易。
我们都愿意给予自己孩子最好的爱,细微的照顾,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希望孩子在幸福中长大。但孩子早晚要离开我们,独立生活,培养他们适应社会,是家长们更值得去做的事。让孩子做做家务,让他们养成自己动手和劳动的习惯。即使小时候会有埋怨,在将来的某一天,他们一定会因为学过这些琐事,对你心怀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