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排行榜上同一高校相差百余名 专家建议理性看待排名

如今,各类大学排行榜不断出炉,但在评价指标同质化的前提下,不同版本的大学排行榜“掐架”也比较激烈,同一个大学在不同的榜单里,前后相差100多名成为“常事”。每个评价机构,都认为自己的评价体系是科学的,有的认为自己的评价指标是“体现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也有的被认为是“目前中国大学评价指标数量最多的大学排名”。

不同排行榜上同一高校相差百余名 专家建议理性看待排名

来源:齐鲁晚报    2019-03-11 09:23
来源: 齐鲁晚报
2019-03-11 09: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不同排行榜上,同一高校相差百余名

如今,各类大学排行榜不断出炉,但在评价指标同质化的前提下,不同版本的大学排行榜“掐架”也比较激烈,同一个大学在不同的榜单里,前后相差100多名成为“常事”。

排行榜根据各自定位

设置相应排名指标体系

近日,上海软科正式发布了“2019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其中华北理工大学的排名为187名。而校友会网上发布的“2019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上,华北理工大学排名为323,同一个学校在两个不同的榜单上的名次相差136名。

不同版本的大学排行榜“掐架”的情况,较为普遍。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东华理工大学身上,在软科发布的“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东华理工大学位列第485名,而在“2019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当中,该校位居第310名。两个排名榜的差距高达175名。

为此,东华理工大学还在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上海软科发布的“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中关于该校的数据采用严重失实,损害了该校的办学声誉,“由于数据采集存在错漏,将我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数据按缺项处理(我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路实际为90.98%,全省第三),导致我校排名情况与实际严重不符……”

上海软科回应,在高校未按照要求公布数据并且不回应数据采集请求的情况下,上海软科根据排名的通行做法,采用了所有参加排名高校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最小值代替缺省数据。

除此之外,出台大学排行榜的民间机构不断增加,各类排行榜也是花样百出。除了官方的学术型排行榜,各大民间机构还推出诸如“全国高校新生质量排行榜”、“最有潜力大学排行榜”等,引发热议。根据数据统计,世界上已公开的大学排行榜有50多种,有世界大学排名机构10多个。

据了解,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英国THE(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英国的QS和美国的US News,是世界上比较知名且认可度较高的高校排行榜。“在我国关注度比较高的有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和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等。”省内一所高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评价机构,各排行榜都是根据各自定位,设置相应的排名指标体系。比如,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学质量、高层次人才、学科专业、高端科研成果等9大核心指标。而上海软科对于评分的指标,一共分为4大项,涵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国际化四个维度。

每个评价机构,都认为自己的评价体系是科学的,有的认为自己的评价指标是“体现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也有的被认为是“目前中国大学评价指标数量最多的大学排名”。而各机构的大学排名指标数据来源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公开统计数据,二是学校自报数据。

用统一指标衡量不同类型高校缺乏科学性

外界评价,在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也会起好的作用。2017年底,山东省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中也提到,“要探索开放多元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立分类和综合相结合的高校评价体系。

但是,在大学排行榜的“围攻”下,高校也变得越来越被动。每年年初,各排名机构发榜的时候,也是很多学校紧张的时刻,“排名稳定还行,一旦落后很多,牵扯的因素就会很多,小到学校声誉,大到生源质量。”省内一所高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而高校新学期工作会议,将学校排名提高多少名,甚至会成为新一年工作的硬性指标。

近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在“重构教育评价体系高峰论坛”上表示,“大学排名评价大有成为办学方向‘指挥棒’的风险,影响着中国大学的发展。”排名成了学校荣誉的重大组成部分,有些学校甚至会看排名里缺什么就去补什么东西,被排行榜牵着鼻子走。他将大学排名的风险概括为:不严肃、不科学、不可信。

专家分析,大学排名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有其目标用户群体。该群体包括高校、学生及其家长等,大学排名每年的更新不断满足着这些群体的需求,而这些群体对于大学排名的依赖也日趋强烈。尤其是学生及家长,在对不同类型的大学及专业不了解的情况下,往往通过关注大学排名来了解大学。

“很多排行榜非常注重在国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一些荣誉也与此挂钩,这对我们中医类院校就非常不利,比如中医中药学就是中国最权威,为何要外国专家来评定?”山东中医药大学一位教授表示。同样的情况存在中国传统文学研究领域。

为了削尖脑袋挤进榜单,有高校出现“重科研而轻教学”的倾向,“因为教学这项指标,难以量化进行排名,导致教书育人这个高校的第一职能,反而淡化了。”省内某高校教授分析,“所谓一流大学,应该也是分层次、分队列的一流,不能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标准去要求所有院校,这样就陷入同质化了。无论是从大学性质,还是从大学类型来讲,用同样的指标评估所有的学校、把不同规模的学校放在一起比较,都是不科学的。”

第三方评价方式需要准入和监督机制保障

袁振国分析,“一份优质的大学排行榜在现实功用上确实能够为大学提供质量的证明,为社会提供参考咨询的线索,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用的发挥有赖于一个前提的成立:那就是大学排行榜在价值立场上是正确的,并且其评价指标、标准体系是科学的、合理的。

大学各有特色,包括不同的文化底蕴、办学理念,以及不同的治学标准。一所大学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才,可大学排名指标有可能令高校过分追求一些评价指标的提升,对人才培养重视不够,“排名可以参考,但是如果当作办学的‘指挥棒’,便不可取了。”

为解决以往行政性教育评估存在的评估主体单一、评估模式封闭与评估功能狭窄等问题,建立健全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已成时代的需要。山东省在《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中提到,要改革评价方式,按照学校不同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分类评价,探索开展同行评价、用户评价、社会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开放性。

其中,民间评价机构作为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需要法律法规、准入和监督机制的保障,形成科学的运作模式。在准入和监督机制尚不完备的情况下,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遍地开花,专业性和权威性也无法得到有力的保障。

“第三方评价要起到作用,需要做到专业、独立、客观、真实。但目前,我国民间机构制作的大学排行榜,普遍存在专业性、独立性不够的问题,大学排行榜所采用的排行指标,基本都是外在的指标,难以反映办学内涵。”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而要评价学校办学内涵,就需要研制新的评价体系,同时要花精力获得内涵指标数据,这一方面需要排行机构进行独立的调查、统计,另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门、高校公布更详尽的信息。

专家建议,公众需要理性对待大学排行榜,尤其是面临高考填报志愿的家长、考生,填报志愿前对于心仪的学校要有全面了解,做理性判断。(郭立伟)

(郭立伟)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