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球鞋市场,催生了这些新职业

一个显而易见的潮流趋势是,球鞋已经从运动场走向了时尚领域,成为人们的标配单品。从制稿上色,到最后风干,作为一名球鞋定制师,阿健每天都会花上至少5个小时,和各种各样的球鞋待在一起。

400亿球鞋市场,催生了这些新职业

来源:新华网    2019-07-15 09:07
来源: 新华网
2019-07-15 09: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个显而易见的潮流趋势是,球鞋已经从运动场走向了时尚领域,成为人们的标配单品。

开启工作室里的排风系统,面罩后面的人戴上手套,端起了定制台上的AJ6(乔丹的一款运动鞋)。

从制稿上色,到最后风干,作为一名球鞋定制师,阿健每天都会花上至少5个小时,和各种各样的球鞋待在一起。

6年时间里,阿健设计并完成的定制球鞋不下千双,每年都会诞生至少50个新款。这个92年球鞋定制师,通过自己魔力的双手,不知道圆了多少球鞋爱好者,对个性化的追求。

1839 年,美国人Charles Goodyear发明了硫化橡胶,到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橡胶鞋底被用进门球鞋,于是球鞋诞生了。

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东岸的街头滑板文化兴盛,也在那时诞生了几家如今备受欢迎的滑板品牌,以及滑板运动鞋样式。随着篮球之神乔丹复出赛场,球鞋文化开始逐渐形成,并进入中国,深深影响着这一届年轻人,随之衍生出囤鞋,修鞋,造鞋等新兴职业。

跳脱出传统的“补鞋匠”,阿健又是鞋文化和互联网的受益者。作为被互联网时代催生出的新职业——球鞋定制师,阿健见过很多的鞋,见过很多的人,也见过各种各样“喜欢”球鞋的理由。

无论多贵的球鞋,在定制师眼中都是画纸

阿健喜欢球鞋,也享受和球鞋打交道时,给他带来的自我成就。

“之前参加球鞋实验室活动的时候,有接触过NBA 勇士队的克莱·汤普森。当时语无伦次全程小迷弟。”能和NBA的球星近距离互动,是无数男孩子的向往。但这对阿健来说,类似的机会次数让人羡慕。

除了克莱·汤普森,阿健还给曾经获得过4届NBA总冠军的托尼·帕克定制过球鞋。

郭艾伦等国内明星的球鞋,也有出自他手的作品。“有一双球鞋,当时是下午5点30拿到的,连夜做完,第二天赶最早的快递发回的沈阳。”当晚CBA总决赛辽宁队夺冠,在CCTV5的镜头里,赵继伟就是穿着它,走上的领奖台。

这无疑是从事球鞋定制,给他带来的高光时刻。

但更多时候,能让球鞋定制师施展魔力,经手更多的,还是普通客人的常见鞋款。

在消费购物讲求体验和内容的时代,一双有故事的鞋,让二者有着共通之处。

而注重消费体验高于商品的千禧一代,对品牌讲故事的要求是,根植于善良简单、公开透明的模式,更要有真诚的生活方式,这本身和球鞋所属的街头文化是一致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球鞋风刮进全民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聊鞋、买鞋。

与定制师们而言,在鞋的面前不分彼此,每个爱好者皆平等,耗费相同的心力,他们只为做好每一双“艺术品”。

“顾客会提一些要求,比如自己喜欢的元素,或是有署名性质的标签或logo。”阿健明显感受到,越来越多的球鞋爱好者,开始希望自己的鞋子能够成为独一无二的专属品,或是作为有独特纪念意义的礼物。

这也让Nike、阿迪达斯这样的官方在客制选项上,有了不少借鉴。并且将浸染、水转印等,一些相对简单、可以被规模化进行的手法,运用在了一些线下的门店,“其实这些也是早期民间定制师的玩法。”阿健告诉我。

每个定制师的价格不等,阿健手上大部分客单价在700-1500元不等。这代表了玩定制的客人,多少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不过定制量最大的,并不是AJ,而是Air Force系列。“这款原鞋比较经典简洁,容易在上面有更好的呈现。”而且六、七百元的原鞋价格也让大部分人能够接受。

“定制最早也是源于美国的街头文化,工薪家庭的小孩买不起AJ,但是大多可以负担AF,所以AF的普及率反而更大,也渐渐承载了这方面的文化。”阿健觉得,对于球鞋文化真正的尊重,不在于价格,而是“讲究”和个人审美。

除了定制球鞋改造,日常他还会接单一些球鞋的修复。“很多正品鞋的用料相当讲究,比如鞋头的用料,或者鞋跟的弧度。有的时候皮革只会取肚子部分的皮料。”因此他也会经常在淘宝上仔细淘选皮料和颜料,精心对比。

几年来,定制范围也从普通帆布,到各路联名,应有尽有。当被问到改造off-white等价格偏贵的联名,会不会稍稍有所顾虑时,阿健显得很淡然,“客户寄来的鞋子值多少钱不重要,在定制师的手中都是画纸。”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喜欢鞋的理由

在追逐潮流的年轻人眼中,球鞋的价格,有时分量超过了对鞋子本身的追求。

“跟一些年轻的客人交流时,我发现他们存在一些跟风。”在阿健的客人当中,不少都是00后,而且大多来自一线城市或是大城市,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

交流中他感受到,在这些“年轻的孩子”眼中,“很多时候贵的就等于好的,好的就等于潮流。”因此价格相对较高的AJ,反而在抖音、微博上迅速蹿红,甚至让“冲冲冲”成为了它的新一轮带货口号。

SPD工作室的怪鸿,去年参加了淘宝造物节,同是球鞋定制师的他也发觉,“球鞋的圈子现在不好说,感觉还是有一帮人挺浮躁的,什么炒鞋、冲啊的,并不是真的喜欢球鞋。”

怪鸿也有自己喜欢球鞋的原因:“小学的时候,过年才能买一次新鞋,每次除夕夜都恨不得抱着睡。”于是对球鞋的珍视,渐渐地变成了他与生俱来的态度。

简单的将球鞋消费人群进行划分,第一类是普通消费群体,因为单纯喜爱款式和品牌而购买,消费力正常;第二类是对于时尚有较高要求的人,球鞋不作为主要需求,在潮流趋势下,热门款式必须都收入囊中,进阶到第三类,是街头文化追随者、资深球迷、以及球鞋收藏者(被称为“Sneaker head”),对于球鞋的款式和数量有着极高要求,不仅是热门类,经典款也要保存,所以限量的经典款在市面上价值很高。

接触了球鞋定制之后,怪鸿结交了不少圈子里的sneaker head。这些满脑子都想着球鞋的人,经常有各种天马行空的尝试。比如一群man到爆炸的汉子,会小心翼翼地端着球鞋绣花。

情到深处,手头没有一技之长的球鞋爱好者,也多多少少会有自己的小癖好。“比如买来不穿,供着。”圈子里,厦门的宇勤就是个94年的球鞋狂热爱好者,经常在自己的活动策划中,融入球鞋相关的内容。

他的办公桌吊柜上,就摆着一只AJ1扣碎。

“虽然这双鞋当时在官方渠道中了签,但是并没有买到合适的码数。”但实在过于喜爱,始终不舍得转手让出。“干脆就摆了一只在办公室,摆了一只在家里。同事形容我都说:‘宇勤爱把鞋供着’。”

他对这双鞋的喜爱,是源于鞋子背后的故事。曾经乔丹在一次欧洲的表演赛上,身穿黑白橙三色球衣,在扣篮时,直接上篮扣碎了篮板。于是这双同款配色的AJ1,也被直接命名为“扣碎”,“隐含着某种对力量的崇尚吧,配色很酷,故事也很酷。”

但无论是因何喜欢上AJ,圈子里的OG老炮儿也好,00后、10后的新生代们也好,都对炒鞋表示了不约而同的反感。

综艺、短视频又将这股风刮得更远

“一般官网放出新的配色和发售量之后,鞋贩子就开始根据热度,组织竞签、囤鞋和涨价。”厦门的95后MB就是一个感受深刻的AJ1爱好者。

他的七双AJ1中,有一半价格都已翻番。

“毕业前后那双AJ1电镀银,莱昂纳多纪念款,2800人民币买的。”如今毒APP上的价格已经到了12499人民币。

而让AJ价格直线“起飞”的,逃不开如今《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等潮流综艺,甚至包括《春晚》在内,都让AJ届的明星同款,成为了鞋贩眼中的摇钱树。

不仅是吴亦凡等明星在和街头文化相关的综艺中,为AJ贡献了超强的带货能力。就连被朱一龙穿上春晚的AJ13熊猫,也在一个晚上的时间,无论男女款实现了全线涨价。

“其实我最早也是上学的时候,因为《快乐大本营》上热狗穿了一双‘奥利奥’,开始喜欢的AJ。”MB也和如今大部分先被鞋的外貌吸引的00后一样,与AJ结缘是始于颜值。

当AJ被明星带上了风口,各路短视频平台上,整墙都是球鞋的“收藏家”们,成为了不少人羡慕的对象。

“其实球鞋长期放置,不出几年就会开胶甚至粉化,出现种种问题。所以并不适合作为收藏品。”阿健认为,球鞋首先要实现它本身的穿戴价值。当它真的和主人之间产生某种关联、值得纪念时,再好好保存,才更具意义。

但显然,对于AJ的吹捧,远远高过了这样的声音。#我可以踩你的AJ吗#一度成为了微博、抖音、知乎等年轻人聚集平台的热门话题。甚至还从“我可以踩着你的AJ亲你吗?”衍生出了“你可以踩着我亲亲我的AJ”这样的神回答。

今年3月9号,Jordan天猫旗舰店推出新品AJ6樱花粉时,吸引到前来抽签的预约用户更是多达37万。

这让曾经被认为“更难被打动”的男性消费者们,在球鞋面前带动了一场毫无悬念的“他经济”。就连白敬亭等明星,也毫不掩饰地公开展现过自己对AJ的宝贝程度。

目前全球运动鞋收藏市场规模达60亿美元(约400亿人民币),其中美国市场占12亿美元,中国等亚洲国家是新的增长点。球鞋文化在中国发展也有十年以上的历史,面对线上线下都开始趋于成熟的中国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很多知名的球鞋店铺品牌,已经开始全面计划进军发中国,将中国门店作为亚洲的第一步。

只不过被明星、综艺和短视频带起的AJ热,最终会被带到哪去,阿健、怪鸿、宇勤以及MB们也不是很清楚。

“AJ从球鞋,到文化符号,到今天变成一种不少人不明所以的风潮,下一步又会变成什么,可能就要看00、10后们的定义了。”

说着,阿健又拿起了新收到的AJ4,脑海里努力还原起需求里,客人真正期待的样子。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