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 解锁手机划过屏幕,数一数你有多少知识付费的APP:喜马拉雅FM、知乎、分答、荔枝微课……面对众多的APP,有多少购买的知识付费产品能看完?使用者对学习收获感到满意吗?
日前,216名35岁以下的知识付费产品使用者参与了一项围绕“知识付费”的调查。结果显示,87.03%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放弃过课程,12.97%的受访者能够看完全部知识付费产品。问及希望从知识付费产品得到什么收获,66.67%的受访者希望获得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或见解。
50.46%受访者有小部分课程没听完
36.57%受访者大部分课程没听完
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在知识付费产品中的学习收获符合或超过预期。问及对知识付费的态度,65.74%的受访者持正面观点,认为这类课程可以充实生活,帮助自己开阔思路,获取宝贵的经验。
尽管使用者对知识付费产品有着正面、积极的评价,但仍有超过半数受访者(50.46%)曾经放弃过小部分课程,还有三成受访者(36.57%)表示没有听完绝大部分付费产品。
来自江西的顾顾(化名)刚刚毕业,她是一位资深的知识付费产品用户,在喜马拉雅FM、荔枝微课、千聊等平台都购买过课程。但她也坦言,虽然付出高额费用,能够听完的只是极少一部分,“单听录制的这种课程很枯燥,有些语音质量不高”。
来自上海的小朱(化名)说,有超过300元的订阅都被他闲置了,包括了经济学、高效学习法、记忆方法、摄影课程等。他称自己常常冲动消费,又因为“懒”“没时间”半途而废。
在调查中,61.11%的受访者将“放弃这类知识付费产品”归因为“内容和自己预期不符”,49.07%的受访者认为“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过多”是让自己放弃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44.91%的受访者表示放弃是因为“内容质量低下”。
在线上学习时,使用者会遭遇诸多障碍:时间和日常生活工作冲突、不适应语音视频的形式、兴趣只有三分钟热度……这些也成为自学的“拦路虎”。
某高校研究生晓涵(化名)说,使用知识付费产品属于“自主学习”,最后还是看学生的自律性。“大家是主动选择参加课程的,算是积极使用者,大多数带着目标去学的,但这也花费了本职工作以外的时间,能不能坚持全靠自觉。”
此外,几位受访者也吐槽了“产品包装过度”“内容实质不够”等现象。顾顾觉得自己买过的一些课程几乎是在互相模仿,“主要靠广告宣传吸引人,没有真东西”。
66.67%的受访者希望获得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或见解
除了自学的重重障碍,“内容和自己预期不符”作为问卷调查中“弃课”的首要原因也值得关注。知识付费产品缓解了学习者“要求学习”的焦虑,却不一定匹配得上其自身的学习需求——在焦虑的驱使之下,或盲目跟风,或无目的地囤积知识,购买的课程难免会和自己的预期不相符。
作为工科生的顾顾,买过一个“每天30分钟,教你写作月入五万”的公众号文案写作课程。“那时看到很多广告都说给公众号写文章赚钱很容易。脑子一抽,报了这门课,以为听完课就能给公众号投中稿子了。”但她最终发现,课程上所讲的方法难以做到,自己也缺少驾驭热点的文笔,跨不过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调查显示,受访者购买知识付费产品的动机,最主要是为了获得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或见解(66.67%),其次是丰富阅历、提升自我(62.5%)和拓宽知识面,缓解职场、学业带来的焦虑(51.39%)等。
晓涵认为,使用者对于获得各类知识和专业经验的渴望相当强烈,这使得他们常常“一掷千金”。但知识付费产品难以针对每个人的水平和学习状况,“有些人迫切想提升自己或者跟风,会盲目购买课程。”
知识付费?还是知识付废?如何成为明智的知识管理者
小晖(化名)在外独自打拼,她憋着一股劲想要在工作上有所建树。她下载了一款流行的知识付费软件,想在忙碌之余学习充电。偶然间她看见了一门幸福哲学课,“我试听了一节课,就恍然大悟,现在我需要一门精神层面的课程,静下心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她开始按照课程所说,学着处理生活中的关系,安排未来计划。这门课解决了当下的问题,即使花了200元,她仍然“觉得值得”。
山东的小兔(化名)是一名小学教师,她在不少领域都进行了付费投入。纵观她所订阅的内容,不仅包括提升自身教学业务水平的培训,还包括写作、理财、化妆甚至是手账制作等课程。对于自己花样繁多的定制课程,小杨解释,教师假期时间多,除了备课教学,时间不能荒废,给自己的生活加点料成了她的生活理念。
小朱这一年半来在知识产品上花费上千,在他看来,真正的学习是一个需要投入的过程,不要指望碎片化学习能够带来多大改变,“最好的态度就是把知识产品当做消遣娱乐,慢慢地通过它开拓自己的认知、接受新的观念。”
知识付费产品本质上和其他学习产品不同,它提倡用碎片化时间来吸收知识。其实零碎时间所得,更需要自己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整理和消化学到的内容。
晓涵说,很大一部分人都有“努力焦虑症”,购买课程之后没有认真去学,始终停留在知识表层。碎片化的课程,充当着“师傅领进门”的角色,想将庞大零碎的内容内化为可利用的知识,说到底还是靠台下的十年苦工,专注不移。
作为学习者,需要适当跳出学习的舒适圈,把理念和意愿转化为强大的计划力与执行力,制定明确目标和长远计划,对所需知识深入地研究、实践,才称得上明智的知识管理者。
责任编辑 王琦 陈梦谣
制图 夏添
感谢实习生赖琦琦对本文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