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打卡能分钱?当心恶意应用暗藏诈骗风险

通过手机“励志打卡”,还有现金奖励、免费体检、专家开药。在近日“反诈十课”直播防骗中,一款早起打卡手机App背后猫腻浮出水面。有网友认为,打卡可带动积极性,如果没有一个记录手段,就没有了参照物,也就不会知道自己是在进步还是退步。

早起打卡能分钱?当心恶意应用暗藏诈骗风险

来源:光明网    2019-08-15 17:47
来源: 光明网
2019-08-15 17: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通过手机“励志打卡”,还有现金奖励、免费体检、专家开药。殊不知在诱惑背后也暗藏骗局。在近日“反诈十课”直播防骗中,一款早起打卡手机App背后猫腻浮出水面。

直播中,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谢玲提到:小文是一个热爱打卡的用户,看到一篇早起挑战团的文章后,她加入了手机App打卡活动,可以激励自己早睡早起、还能赚钱。

早起打卡能分钱?当心恶意应用暗藏诈骗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照平台规则,只要连续打卡21天,就可以向平台申请退还挑战金,同时,还能瓜分打卡失败者的挑战金。在注册完成后,小文一开始还领取到了奖励金,而在不久之后,陆续遭遇到了App账号无法登陆,客服回复打卡未能完成、挑战金无法退还等问题,在意识到自己可能受骗后,小文选择了向公安机关报案……

通过手机App打卡,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比如,坚持记账打卡的App“记账城市”、健身打卡的App“keep”、背单词学英语的App“扇贝”等。这些App通过让用户在某一垂直领域坚持打卡,督促用户新习惯的养成。

有网友认为,打卡可带动积极性,如果没有一个记录手段,就没有了参照物,也就不会知道自己是在进步还是退步。也有网友表示,不管是哪种规则的打卡类游戏,个人认为都是不靠谱的,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资金、监管等难题,在资金保管问题上除跑路风险外,如何保证资金分配的公平、公正,这些在游戏规则中都没有清晰地统计。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第三方移动应用商店活跃用户中,超半数用户年龄低于30岁,月收入低于5千元,一些不良App利用了用户年轻猎奇的心理。另外,设计存在小额恶意扣费的App软件,在用户投诉、举报流程中面临很多限制:一是工作模式效率低下,二是举报流程处理结束后用户无法追回损失。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消费与服务研究部主任工程师马慧看来,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主体多、链条复杂、产品价值传递和用户信息流动,既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又是侵权问题根源。

马慧认为,现在媒体和荧屏曝光的App存在的恶意行为,仅是移动互联网问题的冰山一角,App治理仍任重道远,需要建立基于生态角度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生态调节作用,政府机构、用户、分发平台、开发者、第三方组织等作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相互制约、综合施策,方能全面保障用户权益,营造安全清朗的网络环境。(文/姚坤森)

(姚坤森)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