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网 唐砚/摄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颉宇星)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运动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国内篮球鞋市场的发展空间也逐步扩大,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内外运动品牌纷纷通过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市场推广,以及全渠道数字化销售来提高自身竞争力。我国篮球鞋市场群雄逐鹿,谁将独占鳌头?
篮球鞋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篮球鞋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去年11月,企鹅智库旗下智酷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中国篮球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自2012年起,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到2020年,体育产业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白皮书称,篮球已经成为我国的“第一运动”,在20岁以下和25岁至35岁两个群体中,篮球运动爱好者分别占总群体的比例为52%和40%。值得一提的是,在篮球运动爱好者中,女性人数显著增多。
场地设施的普及也对篮球运动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篮球场地数量已接近60万个,新增场地数量大幅领先于其他球类项目。
但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虽然我国篮球运动普及程度较高,但是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运动鞋(包括篮球鞋)拥有量较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欧睿信息咨询公司调研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均运动鞋拥有量仅为0.4双,而美国人均运动鞋拥有量为4.3双、欧洲为3.7双、日本为4.4双。
由此可见,在篮球这项运动愈发普及的当下,未来我国篮球鞋市场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运动品牌纷纷发力篮球鞋市场
据了解,国产运动品牌特步、361°、安踏、李宁等均已布局篮球鞋市场。
今年8月,特步宣布篮球运动员林书豪为其在篮球领域的代言人。另外,特步还发布了“篮球产品共创计划”。特步运动表现中心总监高峰表示,在篮球领域,特步希望能走出自己的差异化路线。“未来,特步篮球将集合专业、校园、慈善、时尚等多个维度开展,打造特步独有的篮球品类形象。”他说。
361°也在今年宣布进军篮球鞋市场。361°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朱敏捷表示,在未来三年,361°要在一二线城市运营1000个篮球场,通过“篮球进小区”活动来接近最广泛的大众运动市场,并期望消费主力从中低端市场转向一二线城市。
相比之下,安踏较早就对篮球鞋市场进行了布局。早在2004年,安踏就获得了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的冠名权。近年来,安踏逐步进军中高端篮球鞋市场。安踏篮球事业部总经理徐阳表示,在安踏篮球品类中,KT系列篮球鞋利润很高,近几年安踏业绩进入高增速时期,篮球品类的业绩贡献巨大。
李宁则与篮球明星德怀恩·韦德签下一份终身合同,通过长期绑定这位篮球运动员,深度打造“韦德之道”核心系列。据李宁方面表示,“韦德之道”篮球鞋是目前李宁最畅销的产品系列之一。
和国产运动品牌一样,国际运动品牌也十分重视我国的篮球鞋市场。耐克旗下运动品牌匡威近期发布了篮球鞋All Star Pro BB,宣告正式回归专业篮球鞋市场,并签约了中国篮球运动员阿不都沙拉木·阿不都热西提作为品牌代言人。
此外,彪马在今年2月宣布成为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盟的官方市场合作伙伴,并于今年8月6日正式签约中国男篮队员赵继伟。
品牌如何提升竞争力
众多竞争者入局我国篮球鞋市场,谁将独占鳌头?上述专家告诉中国商报记者,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各地区在消费理念以及商品价格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为布局不同市场的运动品牌留下了充足的成长空间,目前我国篮球鞋市场尚未形成完全垄断的局面。
他认为,目前各大品牌都在通过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加强市场推广,以及全渠道销售来提升篮球鞋市场的竞争力。
在产品方面,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消费市场不断升级,消费者将更加看重科技性高的篮球鞋产品。例如耐克推出了自动系鞋带的篮球鞋Adapt BB,这双鞋通过Fit Adapt技术掌握了用户脚掌的运动情况,自动调整鞋面的松紧和压力。
在市场推广方面,运动品牌大部分以明星代言、推出联名款等方式进行营销。上述受访专家认为,运动品牌要在营销上展现出更多的创意,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安踏旗下第一款全球限量发售的篮球鞋KT3-Rocco是以克莱·汤普森和其爱犬为设计元素的KT系列球鞋。安踏方面称,该鞋在美国发售期间引发了鞋迷排队抢购的热潮,这也是国产品牌篮球鞋首次在国外引发抢购热潮。
此外,“全渠道”零售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各大运动品牌不仅进行线上渠道的销售,还对线下渠道进行改造,其店铺功能从以往的销售载体转变成增进消费者互动体验的场景,成为综合性服务平台。例如耐克、安踏等品牌开设了体验店,在体验店中消费者可以享受产品的定制化服务,消费者在体验店的停留时间,以及每件产品的试穿率都将作为消费偏好数据被品牌收集起来,作为消费趋势的参考数据。通过店铺升级,品牌将提升零售效率以及消费者体验。
(颉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