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歌”劣行,得靠制度根除

9月底,一首名为《孤芳自赏》的歌曲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突然走红。如此一来,抄袭者愈加有恃无恐,搞乱了市场秩序,也阻塞了好作品新作品的流通渠道。对抄袭“零容忍”,是任何创作都必须坚守的一条底线。

“洗歌”劣行,得靠制度根除

来源:广州日报    2019-10-28 08:00
来源: 广州日报
2019-10-28 08: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9月底,一首名为《孤芳自赏》的歌曲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突然走红。很快,不少网友便发现这首所谓的原创作品,与国外某乐队的《Something just like this》高度重合。换言之,《孤芳自赏》不过是《Something just like this》的汉化版而已。

翻译下歌词、改两处旋律,一首新歌就这么创作完毕。对时下的某些音乐人来说,创作就是这么简单。只需改头换面、重新包装,就能老歌当新作、翻唱当原创,甚至用这些山寨玩意儿到市场上圈一笔钱来。除了音乐创作,类似的现象在文学、电影、学术等领域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其实,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互联网时代,抄袭容易,识别抄袭,更加简单。洗歌也好,洗稿也罢,只要你的东西早有出处、来源,就不可能找不到抄袭的铁证。但即便如此,抄袭之事还时有发生,又是为何?

说到底,抄袭好发现,惩戒却不易。一方面,对于抄袭的界定,目前法律层面并没有明确标准,很多时候都得视具体情况而定。另一方面,侵权诉讼的过程长、成本高,也导致很多原创者的维权意愿并不强烈。如此一来,抄袭者愈加有恃无恐,搞乱了市场秩序,也阻塞了好作品新作品的流通渠道。

对抄袭“零容忍”,是任何创作都必须坚守的一条底线。在这方面,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是关键的治本之策。因此,法律法规要持续优化,执法监管要不断加力。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才能使抄袭空间越来越小、创作氛围更加健康。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