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 怎能少了想象力

如今,“景区+文创”成了一门生意经。对文化怀有敬意,对创意给予尊重,找寻到与生活的结合点,这样的文创产品才更有魅力。纵观市面上那些受人追捧的文创产品,无不立足于自身文化资源,注重标志性符号的设立,契合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

文创 怎能少了想象力

来源:天津日报    2019-11-07 19:55
来源: 天津日报
2019-11-07 19: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如今,“景区+文创”成了一门生意经。对博物馆、景区来说,有了高品质的文创产品,可以更好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但提升文创品质,真正做到在文化内涵之上叠加“创造力”却并非易事。

常听人抱怨,扇子、书签、钥匙链,这些景区“标配”式的所谓文创产品,南北通吃,像从“流水线”上来,品不出文化味。更有产品卖着高价,实用性却不强,做的是一锤子买卖,走不进生活的大门。

文创产品,赢得受众,还是要在“文”和“创”上下功夫。“文”字在前。深挖文化内涵,从特有的文化元素出发,根据市场需要,找到原创的应用方式,做出招牌产品,让人记住它专属的文化味道。“创”字保鲜。有创意,既要独特、实用,又要与生活相融。文创产品的目标是服务于人。当文创产品变成人们生活中触手可及的日用品,因为熟悉,引起共鸣,变得易于亲近,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也会在自然而然中融汇其中,被消费者接受。

对文化怀有敬意,对创意给予尊重,找寻到与生活的结合点,这样的文创产品才更有魅力。这里的“魅力”,不妨理解为来自有文化内涵、接地气的“想象力”。故宫的口红、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妞”系列……无不立足传统、谋求创新,赚足了眼球。就在天津,也有“会讲故事的小洋楼”音频文创项目即将上线。

纵观市面上那些受人追捧的文创产品,无不立足于自身文化资源,注重标志性符号的设立,契合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我们期待,文创产品带着想象力,讲出更多精彩故事。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