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21日,第五届中国研学旅行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园区成功举办。在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3周年之际,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研学事业开始进入专业化、内涵式发展时代。
第五届中国研学旅行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新加坡等1128名研学从业者参会。
“研学旅行使素质教育更加具体化,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金洋代表学校对与会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研学从业者守好教育初心,担好育人使命。
作为本次论坛承办方的亲子猫(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中国研学旅行论坛组委会秘书长、亲子猫(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魏巴德精心准备了《如何把研学活动课程打造成刚需课程》主题分享,揭秘了刚需方法论,并分享了亲子猫新高考研学活动、无人机研学实践活动等刚需课程成功实践经验。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原党组副书记郭传杰连续五届参加了中国研学旅行论坛,他在题为《研学旅行如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主题报告中强调:“学生们面对未来世界、肩负未来使命需要科学素养,但科学素养不能单纯以掌握科学知识多少来评判。重点开发中小学生的好奇心、质疑精神和创造力。研学旅行应通过提供好内容、好方法、好环境、好资源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陈光巨做了关于“未来研学”的主题发言:“结合当代教育的痛点,中国的教育应该聚焦人的现代化,需更加注重道德与精神、知识与技能、生活与实践的融合发展,而研学旅行在培养学生“身心美”、“德智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具有传统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研学旅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更为多元、开放和具有发展性。“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实践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燕在发言中说,“自2019年10月18日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列入高校专业设置。从2020年开始,研学旅行的专业化人才培养将从高校开始,由此可以预见,中国的研学旅行事业即将进入专业化、内涵式发展时代。“
针对研学旅行与中高考、生涯规划的关系,中国教育智库联盟新高考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民,从新高考命题变化趋势和研学旅行未来发展侧重点角度,发表了《从新时代背景下高考命题变化趋势谈研学旅行未来发展》主题报告
“研学旅行是不是一门课程?引起了与会者的沉思,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黄琼博士围绕”目标设定、内容选择、实施过程、活动评价“课程4要素阐述研学旅行活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实施策略。
对比分析了百余美顶尖私立高中组成的MT联盟(MTC)评价新模式和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信息技术学院院长赵志文对研学旅行和综合素质评价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
青岛实验高中校长孙睿以贵州研学旅行活动为例,分享了大规模组织700余名师生远赴贵州研学旅行,且坚持将研学旅行成为学校传统的原因。研学旅行是新时代教育之需、新高考改革之需、“新人文”教育之需
作为国家级研学示范营地—宜昌市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负责人、湖北省宜昌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翟秀刚分享了宜昌“1+4”研学旅行模式,围绕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研学旅行线路设计、研学导师培训培养做了深度剖析。
研学旅行相关标准推动需要“市长”更需要“市场”,中国研学旅行论坛组委会和北师大共同发起成立“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标准化联盟”,携手有情怀、有梦想的研学从业者,共同努力,让中国的研学旅行事业科学规范、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为“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标准化联盟“首批聘任专家,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郭传杰院士、中国教育智库联盟新高考研究中心副主任郭建民、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副秘书长丁邦昕、中华儿童文化促进会研学旅行委员会会长劳立江、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安全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靳洋、中国研学旅行论坛组委会秘书长魏巴德等共同参与了联盟启动仪式。
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副秘书长丁邦昕、明珠国际董事长陈容、中国研学旅行论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邓青、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副会长汪冬梅、世纪假日亮点教育董事总经理欧洁彬、美国海德集团CEO付华等行业大咖,分别从航空、红色、科学、广东特色、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国际游学等角度,分享了开展主题研学实践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