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希望“追星”不再是没头脑的象征

近些年,文娱产业风生水起,粉丝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现象,亦成为热点症结。追星的真正意义,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为了“爱豆”变得“爱斗”,把“粉丝文化”异化为“网络骂架”。

热评:希望“追星”不再是没头脑的象征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9-12-25 08:1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闻背景:

近些年,文娱产业风生水起,粉丝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现象,亦成为热点症结。据报道,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了《“粉丝文化”与青少年网络言论失范问题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明星诉网友侵害名誉权案件中,七成被告为30岁以下青少年,案件多因“粉丝骂战”引起,背后牵扯的是明星们巨大的流量利益。

“饭圈文化”勃兴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早不是当年那些为一盘磁带、一幅海报而痴迷的“追星族”。网络的自主性、互动性、便捷性,极大地消除了粉丝与偶像之间的时空阻隔。明星和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的关系重构,也助推了“饭圈文化”勃兴发展。

当前青少年粉丝群体具有鲜明的三重特征:一是创造着新的青年亚文化。他们是文化消费者和媒介受众,也是消费文化和传统价值的“搅局人”。二是成为高黏性的兴趣与情感共同体。粉丝之间不断分享信息、交流情感,逐渐成为互相认同、彼此欣赏的兴趣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三是商业文化介入并主导。粉丝文化进一步催生了粉丝经济,产生经营性收益、催生相关从业者。比如打着“应援”旗号的各色集资行为等,往往裹挟着青少年粉丝的言论及财产权益。

个别网络主播在与粉丝开展互动时,也做出了不良的示范。有的主播在粉丝的金钱诱惑下,与粉丝发展不正当关系,甚至逾越了法律边界。2015年9月,湖南郴州一名女主播与粉丝交往时产生经济纠纷,被男粉丝捅死在宾馆房间内;2019年10月,上海一位女主播与粉丝交往以后,多次借钱给粉丝,结果遭到男粉丝诈骗。类似案例不一而足,给互联网直播行业留下了诸多惨痛教训。

追星的真正意义,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年轻人迷恋偶像无须认定为原罪,偶像是理想化的自己,能照出梦想的影子。策马扬鞭的侠客、古道热肠的英雄,即便是美国篮球巨星科比那句“没有人见过洛杉矶早上四点钟的样子,我见过”,也曾激励无数青年人。岁月流转、时过境迁,今日的大众明星有了产业化的“人设制造”,还有舆情话题适时“加料”,因而更能迎合青少年的情感与审美。加之资本对粉丝经济的浸润与把控,粉丝文化一直处在高光的“春天里”。

追星的真正意义,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为了“爱豆”变得“爱斗”,把“粉丝文化”异化为“网络骂架”。理智追星,文明上网,与偶像一起努力进步,才是追星的正确姿势。

希望“追星”不再是没头脑的象征

文明理性追星,是一个合格粉丝应有的操守。希望“追星”不再是没头脑的象征,让“粉圈”多一些友爱,少一些戾气。目前在“流量为王”的导向下,个别明星或其团队存在过度包装“人设”、故意炒作话题等现象,相关利益团体趁势游走在粉丝集聚的灰色地带,而一些社交平台又缺乏与时俱进的网络言论管控机制,多种因素杂糅,都为网络失范行为提供了土壤。

总而言之,唯有文化工作者自尊自爱、社交平台自重自治,资本市场有价值自觉、网络监管能应时而为——在全面法治和公共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青少年粉丝方能在网络世界良性互动、不逾规矩,而粉丝文化亦会有流量有底线,迎来多元文化的风光盛景。

微言大义:

@孙小涵呐:带节奏的营销号是时候清理一下了。

@Lattice-X:希望能加大打击力度,为年轻粉丝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空间。

@我是过儿guoer:理智追星比啥都重要。

@啊咧咧格格巫: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个人也都有权利维护自己的权益。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