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提高“免疫力”避免网络诈骗?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面对网购诈骗,西安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政委梁愿平告诫在校大学生,接到此类电话,首先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能扫二维码,更不能转账,以免上当受骗。

大学生如何提高“免疫力”避免网络诈骗?

来源: 央广网
2020-01-08 09: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而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达3968.9万人,大学生手机网民也逐渐增加。纵观各类网络安全事件,大学生已成为主要受害群体之一,网络安全宣传工作刻不容缓。

近期,公安部组织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互联网安全公益科普校园行”,走进山东济南、陕西西安、安徽合肥、浙江杭州4个省市的8所高校举办公益讲座,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互联网防诈骗宣传工作。

“向青少年科普网络安全知识,引导他们安全上网是长期的、不间断的工作。”未来网总编辑万兴亚表示,5G、云科技、区块链、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影响每个人的生活,技术在改变生活的同时也附带信息泄露、隐私保护、生命财产损失等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与吃穿住行是“孪生兄弟”

目前,互联网和互联网产品对高校青年学生的影响几乎渗透到了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同时也是大学生们交友、娱乐的主要平台。

看到电商平台的节日大促活动,在某高校读大二的小美又忍不住疯狂“剁手”。正当她望穿秋水等待收快递时,却收到了自称某网购平台的客服电话,对方声称因“订单有误,存货不足”,向小美发送了虚假退款链接和账号,假装为她办理退款理赔。

此前,浙江师范大学的小王也因为类似问题,在办理退货退款时被骗,等他收到银行信息,提示被消费1888元时,小王才发现所谓的退款就是一场骗局。

面对网购诈骗,西安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政委梁愿平告诫在校大学生,接到此类电话,首先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能扫二维码,更不能转账,以免上当受骗。如遇到快递不发货或者丢失的情况,可以向快递公司官方客服咨询。

假面科技、娱公互动副总裁徐啸宁介绍,APP“口袋狼人杀”后台数据显示,过千万的用户量主要群体是18-30岁的年轻人,其中在校大学生占很大比例。在产品运营中,工作人员注意到,许多大学生因为缺乏网络安全意识,没有掌握好风险防护技巧,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

“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化和信息化校园正在建设。”在环球网公益频道主编赵鹏看来,互联网在融入高校建设和高校学子学习生活的同时,网络诈骗、网贷、网络交友陷阱等潜在安全隐患正威胁着大学生的安全。让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学会识别违法行为、预防网络诈骗、保护自我非常重要。

练就火眼金睛识别陷阱 揭穿“馅饼”“坑友”伪面目

“无抵押贷款”“扫二维码就能拿奖品”“低价网购商品”“点击领红包”……这些诈骗手段在生活中不少见。如何不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认清伪“亲朋好友”的真面目?

梁愿平介绍,不少诈骗分子冒充亲朋好友、领导、同事等,以应急用钱、财务支出等理由进行欺诈,还有的诈骗分子虚构身份信息,以聊天交友的方式与受害人熟悉,然后通过介绍投资理财、推销产品等实施诈骗。

对此,济南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警官韩涛提醒,一定要做到不点击、不轻信、不隐瞒。“不随便点击不明链接和网站,尤其是弹窗网站,不随便回应陌生人信息;不轻信QQ、微信等聊天软件上的充话费、转账、领红包等信息,要通过视频聊天或语音等方式进一步确认后,再进行操作;不隐瞒自己被骗的事实,当获知自己社交账号被盗时要广而告之,揭发骗子行径,避免好友上当受骗。”

冒充公检法,“猜猜我是谁”的诈骗手段在生活中也常见。梁愿平强调,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形式办案,也没有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和“资金清查账户”,更不会仅仅通过电话就告知当事人转移财产。另外,公检法机关也不会通过QQ、微信或传真等方式发布“拘捕令”“通缉令”等强制措施文书。

网络诈骗具有行骗面广、隐蔽性强、犯罪工具智能化等特点,不管骗子多狡猾,一定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转账、不汇款,做到“三凡是”“四不”和“六不要”。即:

凡是自称行政、司法部门来电要求转帐、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未经认证的网站发布购物、购票信息的都是诈骗;凡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要求转帐、汇款至陌生帐户的都是诈骗。

未知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不明帐户不汇款,陌生链接不点击。

个人密码、验证码不要给;网络购物、兼职、刷信誉不要贪;老板要汇款、客服要退款不要信;不明链接不要点击;接到洗钱、藏毒、公检法电话不要害怕;未核实身份不要转帐。

网络安全无小事 避免“中毒”需提高自身免疫力

网络安全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关系到个体和集体的隐私信息和人身权利。万兴亚表示,大学生作为我国互联网用户主要群体之一,其网络素养对未来信息化建设、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前大学生网络安全素养欠缺,“网络诈骗”“校园不良借贷、网贷”等事件在大学校园里频发,大学生分辨能力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对网络认识存在偏差并且缺乏自我约束。活动中,首都网警、合肥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济南市公安局网安支队、西安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浙江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等网络安全专家还带来了网络安全科普课,助力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记者王启慧)

(王启慧)

【责任编辑:刁云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