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的“情人节”,到底该过哪个?

在近期热播的中国首档诗酒美学文化节目《断篇》中,文化学者赵普从中西方情人节的历史、由来、文化三个方面,对“情人节”做了深刻解读。赵普在节目中讲到:寻根溯源,中国古代有两个重要日子,都是情人节。

中西方的“情人节”,到底该过哪个?

来源: 北青网
2020-02-14 12: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人喜欢过节,不仅因为热闹。因为节日也是各地区、民族和先民的智慧结晶。很多传统节日从古到今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有很多外来的西方节日,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比如每年2月14日情人节,受到很多青年男女的青睐,纷纷在这一天用各种形式去表达和表示对另一半的情感。而七夕节作为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也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在近期热播的中国首档诗酒美学文化节目《断篇》中,文化学者赵普从中西方情人节的历史、由来、文化三个方面,对“情人节”做了深刻解读。

  

中国情人节 不止一个

赵普在节目中讲到:寻根溯源,中国古代有两个重要日子,都是情人节。第一就是正月十五,就是现在吃元宵的那天。古代的元宵节,要看花灯,猜灯谜。而看花灯的夜晚,是古代女性少有的被允许走出家门自由活动的夜晚。女子穿着好看的衣服,戴着漂亮的首饰。在花灯的映衬下,自由的和心仪的小哥哥们邂逅交流,寻找自己的人生伴侣。“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说的就是这一天。

第二个大家都很熟悉,就是七夕,七月初七。最早,七夕是女儿节,又叫乞巧节。民间相传,天上有个神仙七姐,是织布高手。古时候的女孩子向七姐“乞巧”,除了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之外,更乞求婚姻巧配。婚姻是决定女孩子一生幸福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痴情女子会在七夕当晚,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婚姻美满幸福。后来牛郎织女的故事逐渐流传开,感动了无数的男男女女。慢慢这个节日就演变成为了另一个中国情人节。

西方情人节是个有点悲伤的故事

普通节日一般过,重要节日重点过。爱情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外国人传来这2月14号的情人节,你就必须重视。买礼物、送玫瑰、逛街、吃美食,为恋爱之旅铺路架桥。说起西方情人节的来历。赵普介绍:最初叫做圣瓦伦节,传说在公元270年2月14日罗马圣教徒瓦伦丁被处死,他与基督教其他殉道者一样,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宗教信仰而死的。本来这只是一个宗教的故事,却因为他生前曾治好过监狱长女儿的眼病,监狱长女儿又因此爱上了他,于是被演绎成了一个捍卫爱情的美丽传说。

另一个故事说,有个罗马帝国皇帝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让无所牵挂的男人走上争战的疆场。一名叫瓦仑丁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事情被告发后,他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纪念那位为有情人做主而牺牲的神父。后来,加入了送巧克力、红玫瑰、宣誓永恒爱情的剧情。就成为了现在大家熟悉的情人节了。

浪漫的爱情需要仪式感

我们需要仪式感让生活更有乐趣,爱情有仪式感会增加浪漫指数和幸福感。而对于商家来说,情人节这一天,巧克力装点了华丽的包装,花店里红玫瑰香气四溢,中西餐厅人满为患,空气中都弥漫着浪漫的味道。不论是中国的七夕节、元宵节,还是西方的2月14。各种形式下的情人节都是恋爱中的男女宣誓爱情和彼此牵手一生的美好憧憬。不过,今年的2月14日,大家最好安心在家。没在一起的发个朋友圈秀恩爱,亲手为对方做礼物隔空祝福。在一起的待在家里上西瓜视频,抖音看《断篇》,了解更多关于情人节有趣的故事,等疫情结束了,再补过一次,或者过一次咱们中国的情人节,岂不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曹原青】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