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09天“登台”,没观众也要认真谢幕

昨晚19时30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上海芭蕾舞团80多位演员准备就绪,等待登场。”  《起点Ⅲ——时间对岸》由《浮生一梦》《青蓝紫》《家园的呼唤》三个相互独立、风格各异的作品组成,除了吴虎生,还有陈琪、王昊两位青年编导参与创作。

时隔109天“登台”,没观众也要认真谢幕

来源:解放日报    2020-05-18 18:00
来源: 解放日报
2020-05-18 18:0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昨晚19时30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上海芭蕾舞团80多位演员准备就绪,等待登场。1月29日在美国演完《梁山伯与祝英台》后,他们已经109天没有登台了。虽然这次只是一场没有正式观众的彩排,但他们以正式演出标准要求自己。

过去3个月,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戴着口罩坚持练功、沉下心来打磨创作,完成了原创现代芭蕾专场《起点Ⅲ——时间对岸》的创排。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说:“剧场的大门暂时关着,但舞台的大幕已经拉开。”

1074个座位“封印”751个

文化和旅游部5月12日印发《剧院等演出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恢复开放的演出场所严格执行人员预约限流措施,且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场座位数30%。5月14日,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1074个座位,“封印”了751个座位,做好准备迎接观众。

“别说30%,对演员来说,即使只有3个观众也要演。不管台下有多少观众,都要全身心投入。”上海芭蕾舞团首席舞者吴虎生说。身兼演员和导演双重身份,吴虎生已经在剧场泡了3天,每天从早上10时忙到晚上10时。“虽然挑战很大,但很开心。一个演员只有回到剧场,才有真正的归属感。”

《起点Ⅲ——时间对岸》由《浮生一梦》《青蓝紫》《家园的呼唤》三个相互独立、风格各异的作品组成,除了吴虎生,还有陈琪、王昊两位青年编导参与创作。80多位演员中,有今年41岁的资深首席范晓枫,也有19岁的新人许靖昆。几天前,上海市文联主席奚美娟曾观看《起点Ⅲ——时间对岸》排练。她说,上芭的年轻演员有朝气、有拼劲,这股子精气神“不输给世界上任何一支芭蕾舞团”。

辛丽丽即将赴京参加全国两会,离开前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现,作为总导演的她终于放心了。她说:“疫情中,团里的‘孩子们’好像突然长大了、懂事了,更有敬业精神、拼搏精神。从他们创作的作品、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明白了生命的可贵、芭蕾这份事业的可贵。”

剧场的仪式感不可或缺

大幕拉开,首先上演的是陈琪、吴虎生编导的《青蓝紫》。作品脱胎于建筑师傅国华的一个音乐剧剧本,两位编导注入了自己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陈琪希望观众能在这个作品有些压抑的外衣下感受到积极美好的力量。青年编导王昊的作品《家园的呼唤》灵感来自维瓦尔第的《四季》。王昊希望这部作品可以引起大家对人类正在面临的环境问题、健康问题的反思和探讨,“共同为守护自然、守护家园而努力”。

最后登场的是吴虎生编创的《浮生一梦》,他将东方昆曲与西方芭蕾进行跨界创排。舞台上有大提琴、钢琴现场演奏,吴虎生、戚冰雪等芭蕾舞演员用行云流水的肢体语言演绎,上海昆剧团演员张颋的表演如同“点睛之笔”。吴虎生说:“《浮生一梦》无论音乐、结构、样式都经历了多次否定和推翻。在彻底跌入低谷时,新的灵感出现了,我希望能让每一个艺术家都在这个跨界作品中闪光。”

《起点Ⅲ——时间对岸》在疫情中诞生,克服了重重困难。虽然这只是一场内部彩排,但演员们还是决定在演出结束后进行完整的谢幕。辛丽丽说:“就算没有观众也要认真谢幕,不能缺了剧场的仪式感。”好消息是,随着剧场逐步复苏,演出邀约渐渐来了。辛丽丽透露,上芭不久后将赴京演绎《天鹅湖》,“我们会以最好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记者吴桐)

(吴桐)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