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考古项目,带来夏文化研究新进展

汇报者供图  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发现并确认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年代距今4400年至4100年,整体规模超过18万平方米。汇报者供图  余庄遗址龙山文化墓地的重要发现,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的礼制起源、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这些考古项目,带来夏文化研究新进展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2020-11-25 17:30
2020-11-25 17: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河南周口时庄遗址

夏代早期粮仓仓城

  时庄遗址遗迹分布图。汇报者供图

河南周口时庄遗址发现一处粮仓仓城,年代距今4000年至3700年,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代早期。城址座落在人工垫筑台地上。城址中心发现一座连间房屋,房屋周围散布28座仓储建筑遗迹,堆积中检测出粟、黍类作物的颖壳,推测应为粮仓。

时庄遗址的重要考古价值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该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粮仓仓城,为研究中原地区早期国家的粮食管理和赋税制度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第二,时庄遗址粮仓遗存的年代相当于中原地区的“新砦期”阶段,为了解夏王朝的社会组织结构和早期国家治理能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河南平顶山余庄遗址

等级规格最高的龙山文化墓葬

  余庄遗址发掘区域航拍图。汇报者供图

河南平顶山余庄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的龙山时期聚落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发现墓葬、房址、窖穴等各类遗迹50余处,其中龙山文化M10是迄今河南境内已发现的随葬器物数量最丰富、等级规格最高、礼制色彩最明确的龙山文化墓葬。墓葬保存完好,随葬陶器有33件,排列有序,器类成组,呈现出鲜明的礼制色彩。

  M10。汇报者供图

余庄遗址龙山文化墓地的重要发现,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的礼制起源、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大型玉石器生产“基地”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聚落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晚期大型“前坊后居木骨泥墙式”建筑3座、工棚式建筑2座,屈家岭文化中小型玉石器作坊址7座、大型夯基1座、墓葬82座、祭祀坑2座、瓮棺葬73座,出土大量玉石器制作工具、玉石料残次品、陶器、骨器等遗物,均与玉石器制作密切相关。

  屈家岭M77中象牙弓饰玉钺骨樽。汇报者供图

据推测,黄山遗址应为仰韶文化晚期至屈家岭文化时期大型玉石器生产“基地”性质的聚落遗址,为研究新石器时代晚期手工业技术发展、资源与生业模式及区域社会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材料。

未来,国家文物局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整体框架下,围绕夏文化与夏代史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等重大历史问题,加强统筹部署,持续推动有关地区文物部门、科研机构集中力量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

|<< 上一页 1 2   

(韦衍行)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