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为什么也爱看这部已经跨越半个世纪的越剧《梁祝》?

昨晚,作为“艺起前行”系列演出重头戏,“越·聚黄金一代”越剧名家名剧系列展演之(袁范版)越剧《梁祝》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图说:(袁范版)越剧《梁祝》昨晚上演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供图(下同)  越剧诸多传世佳作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的影响力绝对数一数二。

00后为什么也爱看这部已经跨越半个世纪的越剧《梁祝》?

来源:新民晚报    2021-01-06 13:21
来源: 新民晚报
2021-01-06 13: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昨晚,作为“艺起前行”系列演出重头戏,“越·聚黄金一代”越剧名家名剧系列展演之(袁范版)越剧《梁祝》在上海大剧院上演。这是同窗数载、同事二十余年的范派小生章瑞虹和袁派花旦方亚芬首度携手演全本的《梁祝》,也是上海越剧院黄金一代到新晋中生代整体实力的展现。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供图 (2)_副本.jpg

图说:(袁范版)越剧《梁祝》昨晚上演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供图(下同)

越剧诸多传世佳作中,《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的影响力绝对数一数二。它是新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影片,曾于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迷倒一片外国记者。当年,为一睹电影《梁祝》的风采,有人凌晨就徘徊在电影院门口。而此后,由于种种原因,袁范版的越剧《梁祝》却鲜少亮相舞台。

梁祝可谓是中国最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之一,也是世界知名度极高的中国爱情传奇,堪称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而越剧以其深情、委婉、唯美的特质加以呈现,让这部凄美的爱情传说更为动人。昨晚,前来捧场的不仅有年龄超过八十岁的爱越人,也有被室友怂恿组团来观摩的大学生,四五代人挤在一个剧场看《梁祝》,感慨也是各不相同。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供图 (1)_副本.jpg

图说:(袁范版)越剧《梁祝》

离开演还有20多分钟,拄着拐杖的章小瑛搀扶着同样拄着拐杖的93岁的老母亲周艳芝在左侧区域入座,和身旁已经早到的邻居打招呼:“想带伊吃个小绍兴再来的,人特多,差点迟到。看不到头,伊回去要吵来。”章小瑛说,不但自己和妈妈都是越剧迷,“阿拉整条弄堂都是欢喜越剧的。以前时常相约看戏,现在拆迁各搬东西,老邻居们碰头最多就是在剧场。”章小瑛钟情范派,“《梁祝》么,舞台上演的范傅派搭档多一点,这次换袁派,换换口味。”

和资深戏迷颇有门道的探讨不同,前排一群女学生叽叽喳喳在讨论梁山伯这个人物,有人发表“高论”:“祝英台要是先看到的是马文才,结局还不一定呢。”“那时候男朋友也没得选,又不是现在。”纵然以这群00后的眼光来看,梁山伯并不见得是他们心目中的好男人,但并不妨碍戏曲经典的魅力、流派唱腔的感染力对她们的吸引力。剧终时,有人哭掉一包纸巾还要犟嘴:“我就是觉得祝英台太可惜了。”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供图 (3)_副本.jpg

图说:(袁范版)越剧《梁祝》

新入门者从剧情切入,被好听的唱腔带入,为动人的表演所感染;而资深戏迷们则在经典戏的不同演绎、不同流派的搭配中,感受“随心配”带来的惊喜。观众席小小一个角落不同年代的人在观剧时的不同反应,也正反映出传统戏曲在当下的际遇和机遇。(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朱渊)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