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特斯拉市值暴涨至7735亿美元,相当于丰田、大众、现代、通用、福特等公司市值的总和。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身价也暴涨至1950亿美元,成为世界首富。
被誉为“硅谷钢铁侠”的马斯克创立了PayPal、特斯拉、SpaceX,涉足太阳能、电动汽车、太空探索多个前沿领域。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马斯克曾于2016年和著名物理学家霍金一起,被授予了“卢德奖”——该奖项专门颁发给那些试图阻碍技术创新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被该奖项提名。
凭借马斯克、霍金和比尔盖茨的身份和他们的事迹,很难想象他们会是“试图阻碍技术创新的人”。而他们获得该“奖项”提名的原因,则是缘于他们对人工智能技术保持高度警惕,导致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充满恐惧。
不是杞人忧天,我们早已受到AI的“控制”
日前,欧洲最大的数字出版社Axel Springer(《商业内幕》的母公司)的CEO Mathias Dpfner和马斯克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除了自动驾驶、火星探索之外,马斯克再度解释了自己对AI保持警惕的根本原因。
马斯克在访谈中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谁在使用AI、谁在控制AI,它是不是符合人们的最大利益?第二,一个人一直盯着他的手机屏幕看,谁才是主人?
马斯克认为,人们感觉自己掌控了自己的手机,但或许他们应该问一问自己,是不是手机反过来掌控了他们。通过每一次的互动,人们都在有效地进行数字集体思维的训练。
可见,马斯克反对的不是AI本身,而是不受控的、反过来控制人类的AI。事实上,将“卢德奖”颁发给马斯克的IT和创新基金会也表示,马斯克等人表达的观点并无问题,只是他们表达观点的口吻让很多人感到害怕。
这些担忧绝不是杞人忧天。我们可能认为,能够控制人类的AI尚未诞生,但从广义上来说,我们在看短视频和新闻的时候,每一次智能推荐背后的智能分发机制,就是一种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早就已经开始被AI所“控制”。
成年人受到了“控制”,未成年人当然更加难以逃脱。数据显示,在当下的中国,使用电子设备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智能手机在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渗透率已达77%,初中更是高达92%。未成年人通过各类电子设备玩游戏、社交、看新闻,电子设备已经渗透进其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抗”AI“控制”,童程童美建议培养四大核心能力
对此,童程童美未来教育研究院首席教育官孙莹提出了解决方案,指出要加强培养未成年人与信息相处的能力。2020年10月,孙莹在童程童美未来教育研究院提出了与信息相处的“我体验、我驾驭、我创造”三个阶段。
在体验阶段,未成年人要在海量的数据中充分体验,知道如何与数据和信息相处;驾驭阶段,未成年人要能找到想要的信息,辨别信息的真伪;创造阶段,未成年人要使用这些信息服务于思考和创造。
在此基础上,孙莹和童程童美未来教育研究院提出了数字公民胜任未来社会的四大核心能力:信息的辨识与分析、调用与编辑、应用与协同、反馈与创新。
童程童美是一家少儿编程教育培训品牌,目前正在全国50多个城市230多个校区,面向10万名以上3-18岁学员贯彻这一教学理念,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OMO教学模式,提供软硬件结合的编程课程,培养学员这四大核心能力。
四大核心能力中,首先是信息的辨识与分析,未成年人要在海量信息的包围和冲击中,筛选并判断信息的真假,让信息为自己所用,而非成为信息的“受众”。其次,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学习编程,调用与编辑信息,制作解决问题的工具。
某种意义上说,编程也是出生在南非、从小经受校园暴力的马斯克在日后获得成功的起点。1981年,年仅10岁的马斯克开始自学编程,在12岁时成功设计出一款名叫“Blastar”的太空游戏,卖给了一家杂志,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500美元。可见,马斯克天然具备四大核心能力中的第二项能力。
四大核心能力中,第三个能力是要通过协同分工合作,获得执行系统性项目的经验。第四,在这过程中,环境和需求会不断发生变化,收获到反馈,继而创新并迭代他们的能力。
1995年,马斯克和弟弟创办了Zip2,四年后出售并获得了2200万美元。随后,马斯克与更多的合伙人联合,创办了PayPal,2年后被收购获利1.65亿美元。此时,年仅31岁的马斯克早已财务自由。
而在这两个项目之后,马斯克开始进入新能源、电动汽车和太空探索领域。从2008年的三次发射失败,到2010年首次由私人企业发射能够顺利折返的飞船,环境在变,需求在变,持续不断的试错,也使得能力和技术不断迭代更新。
世界首富的奇迹大概率无法复制,马斯克本人在其他场合发表的诸多观点可能也未必正确。但正如马斯克在这次访谈中提到的问题:一个人一直盯着他的手机屏幕看,谁才是主人?关于这个问题,童程童美已经给出了回答和解决办法:要让信息为自己所用,要做信息的主人,而非信息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