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经济”催热节日消费 “形式主义”抑或现实之需?

(记者 张一辰)“你愿意在西餐厅红酒牛排配蜡烛,而我只喜欢蹲路边吃一碗油泼面。相机、帐篷、咖啡壶、卡式炉及若干荤素食材,露营爱好者黄震宇的户外之行准备充分,“相比在家下厨房,我更爱野炊。

“仪式感经济”催热节日消费 “形式主义”抑或现实之需?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02-09 17:4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1-02-09 17: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新网西安2月9日电 (记者 张一辰)“你愿意在西餐厅红酒牛排配蜡烛,而我只喜欢蹲路边吃一碗油泼面。”西安“80后”张文与同事经常就“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而发生“口舌之争”。

近年来,从“户外野餐”到“冬日滑雪”、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到“初雪的第一顿火锅”……随着社交网络文化兴起,“仪式感”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而由此带来的“仪式感经济”也在人们的假日与休闲中不断升温。

相机、帐篷、咖啡壶、卡式炉及若干荤素食材,露营爱好者黄震宇的户外之行准备充分,“相比在家下厨房,我更爱野炊。‘仪式感’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品,也是热爱生活的表现。”黄震宇表示,户外野餐的兴起,也带火了野餐篮、野餐布、野餐炉具等周边用品市场。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户外用品店中看到,一款野餐垫的销量超过1.4万件,商家喊出“过年不打烊、领券立减、春日仪式感”等口号来吸引消费者。

“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牛年春节将近,酷爱传统书法的周潇写了一副春联并拍照发了朋友圈,引发好友们纷纷点赞与评论。“毛笔、墨汁再加上几张红纸,这个‘仪式感’的性价比很高。”周潇表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美称,传统文化里的仪式感从古至今一直流传。

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李印表示,“仪式感经济”当一分为二理性看待,一方面其所带来的消费对经济发展有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本身无可厚非,但亦当量入而出。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及生活物质的丰富,对很多年轻人而言,仪式感已成为追求精致生活的标配,他们也更乐于为“仪式感”和“悦己”而消费。

“90后”李翔宇最近开始晨跑锻炼,而为了给枯燥的跑步注入一些仪式感,他报名参加了一场线上迷你马拉松挑战,“只要完赛就能获得一枚实体奖牌,虽然奖牌是‘自费’下单购买,不过由此获得的成就感让我觉得物超所值。”李翔宇坦言。

“年轻人追求的仪式感,很像是中国礼文化的一种回归。”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专家王晓勇表示,生活中需要仪式感,但要区分一下其中哪些是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东西,而不是借由一个商业炒作去进行物质上的炫耀,这可能就违背了寻找“仪式感”的初衷。(完)

(张一辰)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