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频道 > 文化

从皮影戏到皮影秀

来源: 半月谈
2021-03-10 17:4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皮影艺术博物馆楼上的西安音乐厅剧场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魏金全,与脱口秀艺人联袂带来一场沉浸式互动皮影秀,跨界艺术和声光电技术让皮影戏焕然新生。

始于两汉、盛于明清的皮影戏,生命力历经数千年而不衰。

皮影戏“活化石”

一块幕布、一点光源、两张方桌、五人戏班。幕布上,几张皮影在艺人操控下,随着唱腔上下翻飞,演绎人间悲喜、神怪传说。皮影戏俗称“灯影子”,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

相传,皮影戏源于汉武帝浪漫的爱情故事。据《汉书》记载,汉武帝对爱妃李夫人的病故悲痛不已,齐人李绍翁在夜晚摆上烛台,拉上帷帐,操控貌似李夫人的人偶在帷帐上舞动。而“影戏”之名见于宋代耐得翁的《都城纪胜》:“凡影戏乃京师人初以素纸雕镞,后用彩色装皮为之,其话本与讲史者颇同,大抵真假相半,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

皮影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少了浪漫色彩,多了娱乐和教化作用。“不管是一折戏还是一本戏,每一个传统皮影戏剧里都有教育意义。”魏金全说,例如传唱度很高的逗乐戏《阎王乐》,讲的是痴迷戏曲的张三死后在地府里唱戏取悦阎王赢得还阳机会的故事,一般人看完哈哈一笑,可懂的人能从中看出艺多不压身的道理。

皮影戏在我国流传范围极广,陕西被公认为是中国皮影的发源地。近代民俗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史略及其现状》中表示:“中国影戏之发源地为陕西,自秦汉至隋唐当皆以其最盛。”从宋元到明清,皮影戏在陕西相当普及。随着与地域文化融合,陕西皮影戏又有老腔、碗碗腔、弦板腔、阿宫腔、秦腔、道情等十余种唱腔。

流传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一带的华县皮影戏,以碗碗腔为主要唱腔,因其皮影造型丰富优美、雕刻细腻多变、染彩绚丽厚重、唱腔动听委婉而兴盛不衰。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57岁的魏金全出生在华州区的一个皮影世家,父亲魏振业是华州区四大皮影戏班社之一的光华社社长。在魏金全小时候,华州区活跃着近20家皮影戏班社,而光华社邀约不断,最多一次连演86场。

18岁高中毕业后,魏金全正式跟着父亲学艺。“我父亲是前声,而我学的是签手。”魏金全说,“华县皮影戏又称‘五人忙’,由5个人配合表演,少一人演不了,多一人用不到。”前声是指挥兼主唱,签手负责操纵皮影。上档、后槽以及下档均为乐手,配合演奏二弦子、铙钹、唢呐、大号、板胡、梆子、锣等乐器。

挑、抵、推、拉、抖、捻、揉、拖、摇、翻转……魏金全一遍遍练习这些技法,两年后才登台演出。“让皮影动起来容易,‘活’起来难。”魏金全说,皮影没有表情,人物内心世界全靠签手表现,因此签手除了会技法,还要了解戏,哪一段讲什么内容、哪个人物是什么性格、该用什么动作表现,签手都要一清二楚。如今,像《金沙滩》这样要唱上两三个小时的本戏,里面二三十个人物都被魏金全舞得栩栩如生。

演了半辈子皮影的魏金全,曾有改行的时候。20世纪90年代,各种新奇时尚的娱乐活动在乡村兴起,皮影戏日渐式微。魏金全的皮影戏班子尽管还有演出邀约,但收入微薄。“5个人骑二三十里去演出,忙活一晚上一共才赚13块钱。”

“现在想来,还是对皮影戏有感情,还好坚持了下来。”魏金全说。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皮影戏逐渐有了生存空间。魏金全在农村演出的机会少了,却走进大城市、大剧院,甚至多次走出国门,还收过10多名“洋学生”。

千年皮影戏赶潮“出圈”

如今,每个周末,魏金全都要走进西安音乐厅,与脱口秀演员联袂给观众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皮影秀。270°环绕的投影巨幕上,魏金全操控着皮影孙悟空和白骨精,在声光电特效的加持下打得上天入地惊心动魄。传统皮影戏《三打白骨精》被改造成犹如一部奇幻短片,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在脱口秀演员风趣幽默的串讲之后,另一部经典皮影戏《阎王乐》登台演出。

沉浸式互动皮影秀《皮影笑传》是西安市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联合陕西大剧院,以及西安本土脱口秀厂牌“唐蒜铺子”对传统皮影戏的创新表达。演出将传统皮影戏用投影巨幕呈现,让皮影与脱口秀同台演出,实现传统艺术与潮流文化的跨界对话。

《皮影笑传》的导演胡若楠说:“我们将皮影经典的云纹、水纹图案融入舞台设计,在演出中转动舞台,让幕布后的艺人直面观众表演,这些都是为了展现传统皮影戏的魅力。”

为了给古老的皮影艺术“保鲜”,陕西文化工作者在不断尝试创新路径。在魏金全看来,皮影戏“不变不行,变得太多也不行”,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和编排理念,但在演出中一定要展现传统的唱腔和操纵皮影的方式,而《皮影笑传》恰好保留了这两点。

看完演出的观众,下楼到西安市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还可以欣赏到传统皮影工艺之精致、艺术内涵之丰富。皮影头茬、身段、神怪动物、桌椅家具、中景大帐等经过灯光照射展现出绚丽色彩,精细流畅的线条丝丝分明。

舞台与博物馆,在一动一静、现代与传统之间,将皮影艺术的精致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中文 |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