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子上发出咝咝的响声,黄油无声地融进菇瓤的皱褶里,那鲜嫩的菇头就由雪白而嫩黄,渐渐缩成一个绒球状,而不知不觉间,莫名的香味已经弥漫左右,进而充盈整个屋子了,真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梁衡伸出两指,捏着一个蘑菇球放入口中。初吃如嫩肉,却绝无肉的腻味;细嚼有乳香,又比奶味更悠长。
他在《那青海湖边的蘑菇香》中描绘了初尝烤蘑菇的感受,像油画高手在幽冷的底色上又点了一笔暖色,提出了点亮光。总之是从未遇见过的美味。
今天,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酷我音乐共同打造的《悦读有YOUNG》节目中,歌手赖美云和主持人张涛共同为大家分享梁衡的《那青海湖边的蘑菇香》和汪曾祺的《咸菜茨菰汤 》这两部著作的节选部分,诉说他们记忆中的酸甜苦辣。
赖美云觉得,“味”,是我们能品尝到的滋味;“道”,是道理或方法。合起来就是食物有味道,酸甜苦辣咸。她理解的味道是带有感情的一种感受,就像我们的喜怒哀乐愁。
儿时我们喜欢吃甜甜味道的东西,少年时我们尝试着辣味,等人到中年人为了养生开始享受苦味......每一种味道都是不可复制的曾经。
张涛想起多年前的一次同学聚餐,第一次在没有父母长辈陪同的情况下独自和同学聚餐。凭着模糊的记忆,一起聚餐同学的模样已经记不起来,但是,那天吃的第一道菜——非常普通的辣椒炒肉他却记忆深刻。
多年后当他再去点这道菜时,已经不是当年的味道了。“我想这或许就是青春的味道,少年的味道”,张涛感慨到。
味道很神奇,在品尝时我们在菜中加入了开心、激动这些调料,对它的印象便可能是开心、激动。之后再去吃时加的是不一样的调料,有可能是平常、辛苦,甚至是不开心,所以味道便会觉得不一样。
时间不同,陪伴的人不同,心情不同,即便是同一道菜,味道自然也可以不一样。
就像汪曾祺在《咸菜茨菰汤 》提到的,他小时候对茨菰实在没有好感,觉得这东西有一种苦味。在家乡闹大水那一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菰丰收。那一年他吃了很多茨菰,感觉非常难吃。
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因为久违,他对茨菰有了感情,“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汪曾祺的文章读起来好似平淡,但读完却回味无穷。他用一支笔记录着平凡的人、平凡的事,特别是写美食,令人咂摸口水,再普通的食材在他笔下都找到趣味:“油条两股拆开,切成寸半长的小段。拌好肥瘦各半的猪肉馅……此菜嚼之极酥脆,闻之真可声动十里人。”
还有高邮咸蛋,“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红油就冒出来了”,让人瞬间就要流口水。
味道也承载我们许多的情感。记忆中有儿时我们喜欢吃的甜甜的味道,有少年时我们开始尝试着热情似火一样燃烧的辣味,更有人生之路上千奇百怪的种种味道。
记得有句话:“人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过往。”时间把味道编成密码,刻在心间,某一天再次尝到这种味道,就会打开那一天的记忆。
想念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思念一个人,迷上一种味道,这种味道能够让人心里止不住去幻想,让人怦然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