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文物守护者:守护历史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

题:大山深处的文物守护者:守护历史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 崇庆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彩塑跨越宋金元明四个时代,寺内大型人物塑像有47尊,其中24尊是宋塑,23尊为元明彩塑。

大山深处的文物守护者:守护历史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06-30 15:4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1-06-30 15: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大山深处的文物守护者:守护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

文保员罗亚飞正立于崇庆寺内石碑前拓印碑文。张月摄

中新网长治6月30日电 题:大山深处的文物守护者:守护历史根脉 传承中华文明

作者 杨静 张月

6月底,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紫云山南坡,白皮松苍翠挺拔,飞鸟间鸣,千年古寺崇庆寺隐于林中。寺内,文保员罗亚飞立于石碑前,将宣纸置于碑上,正在拓印碑文。

“没有游客的时候,喜欢研究寺里的点点滴滴,留存、学习,静静感受千年文化。”罗亚飞参加文物保护工作已十年有余,由他守护的崇庆寺内存有多尊珍贵的宋代民间彩塑。

崇庆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彩塑跨越宋金元明四个时代,寺内大型人物塑像有47尊,其中24尊是宋塑,23尊为元明彩塑。其余小型的人物彩塑有200多尊。

罗亚飞介绍,崇庆寺的宋塑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钱绍武誉为“宋塑之冠”,寺内陈列有创作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的十八罗汉像,被专家评价“前无古人,后乏来者”。

文保员罗亚飞与他守护的崇庆寺。杨静 摄

起初,罗亚飞在离崇庆寺不远的法兴寺与同事一起工作,三年后一人来到崇庆寺。“远离市区、游客稀少、陌生的环境,孤独是常态。”

既来之则安之,罗亚飞开始研究崇庆寺历史、雕塑。“崇庆寺历史悠久,文字资料记载其实并不是那么全面,还留有一些没有解答的问题。”罗亚飞说,他通过拓印寺内碑文、查阅资料,以及和来寺内研学参观的专家、游客交流学习,慢慢喜欢上这个安静的地方,也逐渐了解佛教造像的历史和价值。

2018年11月,第二届中国传统雕塑传承与复兴学术论坛在长子县召开,为了更好弘扬传统彩塑艺术,当地建设彩塑实习基地。目前,崇庆寺已成为中国十大美术学院实习地之一,每年都有全国各地数十支美院学生团队前来研学。

  游客正在寺前参观。 杨静 摄

由于彩塑保护的特殊性,寺内禁止拍照,参观者需在罗亚飞引导下逐一参观每个大殿。“研学的老师和学生很刻苦,往往花好几天时间蹲守临摹。”

罗亚飞回忆,最难忘的是一位美院老师在研学结束后要求再看一遍殿内佛像,他一开门这位老师就跪在佛垫上哭了,并说“看到崇庆寺内十八罗汉像找到了中国雕塑的自信”。“我很触动,这是文化的力量。”罗亚飞说。

谈到对寺庙文化的保护,罗亚飞认为,考虑到寺庙承载能力,有节制地开发和旅游才是对其真正的保护。

“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文物的精神是无价的。”罗亚飞说,希望通过培养讲解员、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传承文物知识等方式,让崇庆寺不只是一座静止的古建筑,“而是成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流传下去。”(完)

(杨静 张月)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