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 光辉伟业在这里展开红色序章

在北大红楼,与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建党人物有关的958张(含文字版、表格、地图)图片、1357件文物被分成6个部分、19个单元,呈现在观众眼前。展览复原了6处旧址,包括李大钊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陈独秀工作过的文科学长室等,再现了百年前的北大红楼。

穿越百年 光辉伟业在这里展开红色序章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06-30 17:05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21-06-30 17:0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修缮后的北大红楼6月29日迎来第一批客人。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北大红楼旧址重新向公众开放,一起亮相的还有“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览。

在北大红楼,与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建党人物有关的958张(含文字版、表格、地图)图片、1357件文物被分成6个部分、19个单元,呈现在观众眼前。

本次展览形式总设计师、清华美院展示艺术研究所所长洪麦恩介绍,展览基本按照编年史、结合小专题的方式呈现,做到展室“一室一专题、一室一方案”,每个展室皆有驻足点和亮点。

在《新青年》杂志的展厅里,《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大门被“嵌”在墙中。洪麦恩说:“因为受限于展厅面积,我们采用了壁饰语言,在墙上做景观,不占据空间。”这样的壁饰语言出现在多个展厅里。

《新青年》编辑部的“大门”旁有一台电子互动装置,触摸屏幕,几十本《新青年》杂志呈现在观众眼前。“多媒体装置让展览有更多延伸。”洪麦恩介绍,为在有限空间里丰富观展内容,团队使用了一系列高科技、多媒体技术。

展厅中有全息投影、体验式投影等设备。例如,一楼拐角处的展厅搭建着一个船头。步入展厅,墙壁两边挂着当年赴法勤工俭学青年的照片,船头正前方播放着视频“留法百年”,参观者仿佛登上赴法留学的轮船,和当时的优秀青年互动交流。在另一个展厅里,“五四运动全息影像”吸引观众驻足拍照。北汽集团华夏出行的青年党员段女士说,这样的技术让展览更立体,沉浸感更强。

展览复原了6处旧址,包括李大钊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陈独秀工作过的文科学长室等,再现了百年前的北大红楼。

“展览最核心的部分在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洪麦恩说,“北大红楼做了很多‘五四运动’的展览,但围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还是首次。”

展览还复原了“大教室”。1920年,李大钊在这间教室为学生讲授《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的陈同学说:“我看过《觉醒年代》,在电视剧里,李大钊先生经常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走到这间教室,我仿佛穿越了,历史画面和现实重叠了。”

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展览背后,是修改了100多次的设计方案。洪麦恩说,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所有工作人员翻阅大量资料,研究探索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历史文化,对当时中国的建筑艺术、工业美术、绘画艺术、服饰服装、家具陈设,特别是对当时的平面装潢、书籍、报刊、杂志装帧艺术进行归纳和吸收,找到当时文化的规律和风格,深刻理解100年前中国社会文化的深层理念。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