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红楼旧址重开放:一批珍贵文物见证“红色序章”

修缮后的北大红楼旧址29日起重新向公众开放,“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览也于同日亮相,丰富的图片、文物带领观众追寻红色起点,传承红色血脉,汲取前行力量。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副馆长黄春峰介绍,此次展览围绕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建党人物,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

北大红楼旧址重开放:一批珍贵文物见证“红色序章”

来源:新华网    2021-06-30 17:03
来源: 新华网
2021-06-30 17: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6月29日,参观者在北大红楼外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记者张漫子)修缮后的北大红楼旧址29日起重新向公众开放,“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览也于同日亮相,丰富的图片、文物带领观众追寻红色起点,传承红色血脉,汲取前行力量。

在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一座以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的楼体建筑静述着红色的历史烟云,这座建筑是始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的北大红楼。这里曾是北京大学校部、一院(文科教学楼)和图书馆的所在地,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开展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在此相继展开,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此孕育诞生。

29日上午,来自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的参观者提前预约、分批次进入北大红楼进行参观学习。

走进红楼一层旧址复原的“五四游行筹备室”,旗帜宛然,条桌整齐。五四前夕,北大学生在这里准备游行时需要的旗帜、标语,学生领袖罗家伦在此起草《北京全体学界通告》。

曾为北大图书馆主任办公室的119室,悬挂着李大钊亲笔手书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笔法苍劲有力。1918年10月到1922年12月,李大钊在此工作。

同日向公众开展的主题展览共设置了67个展室,展出图片958张、文物1357件,其中,展出的文物原件有550多件,特别珍贵的文物70多件。其中一件特别珍贵的文物是李大钊1919年9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原件。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副馆长黄春峰介绍,此次展览围绕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早期建党人物,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

一名学生观众告诉记者,触摸历史旧迹,在历史场景的还原中重温那一代青年人的理想与信仰,是一次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今天的年轻人应当牢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时期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1 2 3 4 5 下一页   >>|

(张漫子)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