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作品叫得响、传得开

“聚焦重大主题题材,深耕精品创作,北京打造统筹规划、创作组织、支持保障三大长效机制。据介绍,根据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和创作周期,北京制定文艺创作规划,形成长短期相结合的梯次创作格局。

让好作品叫得响、传得开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1-07-09 15:46
2021-07-09 15: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统筹指导全市文艺院团和各文化单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文艺创作,推出百余部重点文艺作品,用文艺凝聚力量,让好作品传递好声音,力争打造一批重温红色革命故事、传播红色斗争精神、记录时代前进步伐的经典作品。

近日,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话剧《香山之夜》在结束为期1个多月的基层巡演后,再登首都剧场舞台,开启新一轮演出。该剧以1949年4月23日晚解放军强渡长江,占领南京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展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历程。自今年3月25日开启首轮演出以来,该剧被许多单位选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剧目。“鱼儿离不开水,戏剧也离不开观众,我们要真正走到观众中去,把鲜活的党史播撒到观众心中,让它生根发芽。”该剧导演任鸣说。

“聚焦重大主题题材,深耕精品创作,北京打造统筹规划、创作组织、支持保障三大长效机制。”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王杰群说,通过机制保障确保把最新的艺术形式和最美的艺术感受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

据介绍,根据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和创作周期,北京制定文艺创作规划,形成长短期相结合的梯次创作格局。同时,紧抓选题,建立重大主题创作选题台账,面向全市征集、遴选、评定、发布涵盖各个艺术门类的重点项目,发布实施北京市文化精品工程,引导各类文艺机构和文艺工作者关注重大题材、认领重点选题,孵化培育主题文艺创作“金种子”。

北京建设有利于催生重大主题创作和转化的全流程全链条支撑平台,建立创作服务“深扎”基地,发挥北京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剧目排练中心作用,用好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图书节、北京国际音乐节等展示平台和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激励平台。

另外,北京建立分类扶持机制,强化投入方式,建立奖、补、贷、投联动机制,完善以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文化艺术基金等为主体的创作扶持基金体系,坚持扶优扶强扶重大主题文艺原创。

此外,北京还加强宣传推广,对重大主题文艺创作按照重要时间节点加大宣推力度,精心设计宣传推介渠道和方式,针对目标受众量身定制宣传方案,在重点时段、重要版面、重点网站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式传播,充分发挥文艺评论评奖推介引导作用,让重大主题原创精品深入人心,实现“叫得响”“传得开”。

在影视创作中坚持以思想立本、以真实立心、以创新立魂,在此基础上融入年轻化表达,在现实主义创作的基础上创新融合多种表现手段,提升时代感和吸引力。

在相关机制的保障下,电视剧《觉醒年代》等主旋律题材作品讲述接地气的好故事,创新表达方式,得到了大批年轻观众的喜爱,引发共鸣和热议。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09日 12 版)

(潘俊强)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