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应成为“全民共识”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7月16日至31日在福建福州举办,这是中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也是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保护重在行动,自1985年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起,中国始终秉持“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认真履行“公约”。

文化遗产保护应成为“全民共识”

来源:央广网    2021-07-20 18:09
来源: 央广网
2021-07-20 18: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7月16日至31日在福建福州举办,这是中国第二次承办世界遗产大会,也是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承办的最高规格的国际会议,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近些年来,中国在推动世界遗产保护事业中为全球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目前已拥有14项世界自然遗产,4项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均位列世界第一。

保护重在行动,自1985年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起,中国始终秉持“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认真履行“公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70余部地方性法律法规,形成健全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体系,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构筑起坚固防线。同时,中国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与创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和理论实践同步发展。

世界遗产是人类罕见的、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遗产保护离不开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与各国政府的积极作为,也应让遗产保护成为习惯,成为世界各国的“全民共识”。

世界遗产历史悠久,遗产保护之路更长远,让我们用行动守住文化之魂。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