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三评“文艺行风”之三:崇德尚艺方得始终,做戏先做人

今年1月,中国文联出台自律公约,要求坚决抵制偷税漏税、签署“阴阳合同”、索取“天价片酬”等行为。4月,中国视协电视界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称,对于没有艺德的艺人,社会决不会为其提供发声露脸的机会。

人民网三评“文艺行风”之三:崇德尚艺方得始终,做戏先做人

来源:人民网综合    2021-08-04 19:13
来源: 人民网综合
2021-08-04 19: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期,针对不良粉丝文化乱象,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中国影协、中国视协等行业协会相继就劣迹艺人事件发声,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一系列动作,可见文艺行风建设势在必行,同时也任重道远。

  实际上,近年来,呼吁提升艺德、净化行业风气已经成为文艺界关注的重点。

  今年1月,中国文联出台自律公约,要求坚决抵制偷税漏税、签署“阴阳合同”、索取“天价片酬”等行为。

  2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提出对违反从业规范的演艺人员实施1年、3年、5年和永久等不同程度的行业联合抵制。

  4月,中国视协电视界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称,对于没有艺德的艺人,社会决不会为其提供发声露脸的机会。

  ……

  除了行业倡议,相关法律法规也已经在路上。今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广播电视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广播电视节目主创人员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主管部门可以对有关节目的播放予以必要的限制。

  一系列机构发声及法律亮剑,令大众拍手称快。在这样的前提下,更需再接再厉,织紧监督之网,刹住不良风气,警惕无视道德法纪的艺人在流量的光环下有恃无恐、蒙混过关。

  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惩戒措施应该更精准、更到位、更严厉,并进一步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对劣迹艺人“零容忍”;对于艺人背后的经纪公司、工作室、粉丝后援会等,应该予以有效监督,使其能够依法依规健康有序发展;市场需建立共识,对劣迹艺人有所抵制和约束……各方共同发力、重拳出击,才能给“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的某些人有力震慑,让违法失德者付出足够的代价。

  同时,艺人本身更要遵纪守法、自律自爱,要深刻认识到崇德尚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生的功课。端了演艺这碗饭,就要守住行业规范,理应受到比普通人更多、更严的监督和管束,自觉对粉丝做好引导,对社会做好表率。粉丝也应该做到理性文明追星,从偶像身上汲取正能量。说到底,明星的魅力和受欢迎的底气,应来源于其良好的道德操守和优秀的文艺作品,而不是通过作秀、包装塑造出来的 “人设”。

  流量不是失德失范的免罪金牌,崇德尚艺才可能有更长远的发展。期待在法规继续完善、业界严格监管的基础上,每一位演艺工作者都能对自己的职业保持敬畏之心,以更多的文艺精品回报社会,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让演艺圈风清气正、文化市场有序发展。

(刘颖颖)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