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电影市场为何不火了

从年初票房的狂飙突进,到暑期电影市场的“哑火”,究其原因,有疫情的影响,也有电影投融资低潮的因素,但主要还在于优质内容的缺失。电影行业也要克服急躁心态,在内容制作、宣传发行、渠道拓展等方面精耕细作,久久为功,唯有如此,才能迎来电影行业的春暖花开。

暑期电影市场为何不火了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1-08-10 18:5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1-08-10 18: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年初票房的狂飙突进,到暑期电影市场的“哑火”,究其原因,有疫情的影响,也有电影投融资低潮的因素,但主要还在于优质内容的缺失。电影行业应克服急躁心态,在内容制作、渠道拓展等方面精耕细作,如此才能赢得市场。

  32.26亿元!7月份电影票房惨淡收场,这一数字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25.3亿元。虽然暑期档尚未结束,但从目前来看,电影市场“哑火”几成定局。从年初的票房狂飙突进,到如今的“哑火”,暑期电影市场怎么了?

  直接原因还是疫情的影响。随着国内疫情在多地散发,不少地方的影城暂停营业。近日,国家电影局也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电影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中高风险地区电影院暂不开放,低风险地区电影院上座率不高于75%。因此,没有暂停营业的影城也纷纷控制上座率。此外,不少原计划在暑期上映的电影,也宣布撤档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暑期票房难言乐观。

  优质作品供给不足是市场低迷的主因。票房与口碑,是衡量电影作品优劣难以绕开的两个维度。尽管有疫情的影响,但深层次原因还在于优质内容的缺失,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观影需求。

  对于国产电影来说,“二八定律”一直存在,也就是说大多数电影进入不了院线,进入院线的电影大多数难以盈利。但无论如何,内容为王的金科玉律始终未变,观众对优质内容的追求未变。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电影中,超五成电影票房不足50万元。精彩故事匮乏、叙事手法单一、技术创新不足,都严重制约着电影品质的提升。内容创作同质化、套路化甚至低俗化,观众审美疲劳,市场遇冷便不足为奇。

  电影投融资低潮,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电影行业“赚快钱”,是不少电影投资方和内容制作方的真实心态。大量热钱涌入影视行业,盲目膜拜明星效应,投机心态严重,却忽略了影视行业基本规律,助长了大量非理性投资投机行为。

  然而,资本逐利,来去匆匆。在行业整顿和规范中,在明星艺人吸金光环破灭后,资本大撤退,市场更是一地鸡毛。此时,投资机构为了避险,往往要与影视行业保持一定距离。投融资低潮带来的是电影行业发展动能不足。

  此外,播放渠道拓展和创新乏力,也制约着电影票房的增长。近年来,知识付费模式风生水起,不少文化产业项目通过拓展网络销售渠道实现了大发展。电影行业反而由于过度担心互联网版权保护不到位,导致渠道拓展畏首畏尾,错过发展红利。

  当下中国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好的电影市场之一。在防疫经验日益丰富的背景下,电影院此次停摆时间不会太久,中国影视市场或将快速再次回归正轨。电影行业也要克服急躁心态,在内容制作、宣传发行、渠道拓展等方面精耕细作,久久为功,唯有如此,才能迎来电影行业的春暖花开。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