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剧如何更懂年轻人

最近播出的都市剧《我在他乡挺好的》聚焦了北漂年轻人群体,网友在豆瓣上打出了8.3的高分,好口碑的核心理由就是真实。她猝然离世,悲恸的亲人和闺蜜一面努力挖掘胡晶晶离开的真相,一面继续坚持自己不易的北漂生活。

都市剧如何更懂年轻人

来源:央广网    2021-08-11 18:41
来源: 央广网
2021-08-11 18: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最近播出的都市剧《我在他乡挺好的》聚焦了北漂年轻人群体,网友在豆瓣上打出了8.3的高分,好口碑的核心理由就是真实。

  在以往一些看上去不大真实的都市剧里,年轻人的漂泊生活仿佛童话:一毕业就住着豪华大平层公寓,消费着与薪水完全不匹配的商品;职场上必有“霸总”对自己一见钟情,一路保驾护航,发生意外必等男主角“空降”而不是报警……类似的情节,难免让人怀疑创作者压根没体验过生活。

  但在《我在他乡挺好的》这部剧中,不少年轻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块生活拼图、一些似曾相识的日子,甚至听到几声不约而同的叹息——

  《我在他乡挺好的》开篇以有些残忍的口吻,道出“我在他乡挺惨的”冷峻事实。生活中永远带给他人快乐的女孩胡晶晶,在生日当天,经历了一大堆令她崩溃的破事,从天桥上一跃而下。她猝然离世,悲恸的亲人和闺蜜一面努力挖掘胡晶晶离开的真相,一面继续坚持自己不易的北漂生活。

  “黑中介”跑路,房东来赶人时乔夕辰苦苦哀求,双手紧扒着房门不让搬东西;乔夕辰加班到深夜,是因为觉得“如果不加班,可能连这个班都没了”;30多岁的纪南嘉开了自己的公司,独当一面,却也苦恼于婚恋问题,相亲时被对方阴阳怪气地评头论足;“精致穷”的许言立志,即便没有大房子和好车,也要坚持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那些都市异乡人生活的苦辣酸甜,成年人的纠结与无奈,经历过的人自然会懂。

  剧中还有不少小细节,无比精准地戳中观众的心。比如,难得休息看场电影的乔夕辰,接到要求改策划案的微信,她愤怒地敲了一大堆质问和反驳的话,发出去后又飞速撤回,换成一个更顺从、客气的“OK”。然后,她在电影院里掏出电脑,调低显示屏亮度,改起了策划案。这一段情节引发我朋友圈一群职场人的共鸣。

  但是,一部算得上出色的都市剧,格局绝不能仅仅限于“卖惨”“倒苦水”。比如,《我在他乡挺好的》就抛出了一个议题:大城市打拼不易,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去?

  剧中人认真地说,喜欢北京,是因为这座城市够大、够包容——“如果你才华横溢,你就可以功成名就;你如果很平凡,但只要努力,也能小富即安;如果你啥也没有,你就努力踏实肯干,也是能有立足之地的。”这样的台词乍一看有点“鸡汤”味,可是置于剧中人的日常,显得合理又温情——人各有志,参差百态,我们没必要按照某一种世俗标准而活,遵从真实心意、认同自我是更重要的。

  能做到真正观照现实、贴合年轻人的都市剧,一定是带着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年轻人的:理解他们往前冲的孤勇,也理解他们忍不住骤然发泄的苦楚;怜惜他们在给父母的电话里报喜不报忧、死撑到底的倔强,也承认“适应外部环境”是每一个不成熟的职场新人必经的坎。

  那些充满“人间真实”的都市剧,让我们看见自己熟悉的身影,也帮助我们找到一些“陌生的自己”。与剧中人共情之后,我们不妨从一个旁观者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和接纳自己。长大好难,但我们值得被这个世界温柔地对待。(沈杰群)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