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北魏纪年墓新认知:体现南北文化“杂相糅乱”

(记者 胡健)6年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始对山西省侯马市虒祁遗址进行第九次发掘,经对出土文物和墓葬形制的研究,当地考古人员对其中一座北魏洛阳时期的纪年墓有了新的认知。M1007共出土器物23件,包括瓷碗、瓷唾盂、绿釉陶壶、陶灯、铜钵、铜鐎斗、漆盘、铁棺环、铁棺钉及砖墓志,其中一件漆盘内放有祭骨。

山西北魏纪年墓新认知:体现南北文化“杂相糅乱”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1-08-18 15:48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1-08-18 15: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新社太原8月18日电 (记者 胡健)6年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始对山西省侯马市虒祁遗址进行第九次发掘,经对出土文物和墓葬形制的研究,当地考古人员对其中一座北魏洛阳时期的纪年墓有了新的认知。

“这座墓葬反映了拓跋鲜卑民族文化与中原地区汉晋传统以及南朝文化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杂相糅乱’的文化面貌。”负责本次考古发掘的项目领队王金平18日介绍说。

201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山西省侯马市高村乡虒祁村建设区域内发现的820余座东周祭祀坑和37座西汉、东汉、北魏、宋金时期的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在4座北魏墓中,其中一座(编号M1007)保存完整,出土器物丰富,且纪年明确。

M1007共出土器物23件,包括瓷碗、瓷唾盂、绿釉陶壶、陶灯、铜钵、铜鐎斗、漆盘、铁棺环、铁棺钉及砖墓志,其中一件漆盘内放有祭骨。

砖墓志长29.7厘米、宽15.1厘米、厚4.6厘米。志文共6行,共110字。墓志为墓主人裴经妻子所刻,内容主要讲述裴经一生的为官经历、卒年月,末尾说明其妻家族渊源。

墓志全文:后魏河东裴君讳经字仲略之铭。解褐为宣武皇帝之元弟京兆王常侍,出为齐州。征虏府中兵参军,入为奉朝请,后为孝文皇帝之少。弟司州牧高阳中正,除宜阳猗氏二县令,入为襄威将。军司徒府铠曹参军,春秋丗有七,以熙平元年丙申岁。正月五日而卒于官。妻赵郡李葳罗之女。

据墓志志文可知,M1007年代为北魏熙平元年(516年),墓主裴经于该年正月五日卒于官位,享年37岁。此墓是继曲沃秦村首次发现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李诜墓后,晋南地区又一次发现的有明确纪年的北魏洛阳时期墓葬,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王金平认为,随葬器物中的陶灯及细颈壶在北朝时期较为常见,青瓷器则具有明显的南朝风格。同时,墓室东部大漆盘内发现了动物骨骼,这种葬俗在以往发现的拓跋鲜卑墓葬中常见,北魏平城时期仍部分保留了这一习俗,迁洛以后则鲜有发现。(完)

(胡健)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