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4天即解散,平均年龄8岁的男团,是偶像“养成”还是“速成”?

8月20日,偶像组合“天府少年团Panda Boys”在成都发布单曲宣布出道。8月24日零时,经纪公司宣布团队更名为“熊猫少儿艺术团Panda Boys”,并称不做饭圈文化,没有资本运作。尽管天府少年团的经纪团队宣称不做饭圈文化,但是目前已有粉丝行动起来,筹备团队成员的后援会。

出道4天即解散,平均年龄8岁的男团,是偶像“养成”还是“速成”?

来源:央视新闻、川观新闻、澎湃新闻、极目新闻、半月谈、法治日报等    2021-08-25 17:04
2021-08-25 17: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20日,偶像组合“天府少年团Panda Boys”在成都发布单曲宣布出道。根据媒体报道,这个组合由7名男孩组成,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8岁,最小的7岁,最大的也仅有11岁。

一片争议声中,8月24日晚10时许,“天府少年团”所属公司发布申明,即日起解散天府少年团(熊猫少儿艺术团Panda boys)。

网友评论

该事件也迅速引起当地教育部门的关注。8月24日下午,成都市教育局德育与宣传工作处处长杨忠斌表示,对于这支由7名男孩组成、平均年龄只有8岁的偶像团体的走红,成都市教育局高度关注。对于网友质疑的其成员是否存在辍学的现象,目前也正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核查。

资本运作下,“养成”渐成“速成”

从今年1月下旬发起招募,5月16日的C位挑战赛,8月20日正式成团出道,天府少年团的“养成之路”不超过7个月。

5月16日,天府少年团在成都一商场举办C位挑战赛,并进行了现场直播,当场活动累计票数达到20多万,页面访问量超过60万。7名成员各自展现了自己的才艺。比赛结束后,天府少年团的C位、主唱、主舞、队长等确定。此后,7人陆续拍摄了平面照,还进录音棚录歌。

8月20日,天府少年团在成都开成团发布会。在发布会场馆外,摆放着各团队各成员的海报。会场内,还摆放着花篮以及应援物料;舞台上,几个小朋友蹦蹦跳跳,不少现场观众举着应援灯牌、鲜花在台下互动。

8月24日零时,经纪公司宣布团队更名为“熊猫少儿艺术团Panda Boys”,并称不做饭圈文化,没有资本运作。

尽管天府少年团的经纪团队宣称不做饭圈文化,但是目前已有粉丝行动起来,筹备团队成员的后援会。一个名为“席XX后援会官博”的微博账号于8月21日发布后援会招新公告,要求加入的粉丝年满16岁,非初三、高三以及考研学生,团内以小加(化名)为先,粉丝后援会还分为视频组、美工组、文案组、微管组。

粉丝在微博发图吸收后援会成员

8月24日,天府少年团所属公司“ASE亚洲星空娱乐”的成都负责人、股东孙雷通过四川当地媒体回应称,他们的初衷不是把孩子们推向资本市场,目前公司主体是文化公司和经纪公司,因此让大家误会“出道”是传统商业市场的明星团体出道。至于公司没有注册艺术培训方面的资质,孙雷称婉言表示资质正在申请中。不过,对照当初公司启动招募时,招募公告上“有顶级团队,打造专属音乐作品;集训出道,量身定制出道计划;资源加持,媒体矩阵密集曝光……”等宣传标语,以及出道现场粉丝们的应援行为,孙雷的回应似乎有些站不住脚。

“养成系”造星促使偶像逐渐低龄化

近年来,国家频频出招,静止未成年人参与选秀节目。2019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其中强调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今年7月,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提出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今年8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要求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尽管三令五申,明令禁止,依然有娱乐公司在此时“顶风作案”,打造“天府少年团”,可能是出于“养成系”偶像超强变现能力的考虑。

随着选秀节目的热播和粉丝经济的发展,“偶像养成”正逐渐成为娱乐圈新的造星模式。与成年艺人的出道不同,养成类的偶像一般为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往往通过练习生模式习得才艺,再通过“养成类”的选秀节目出道。通过抓住粉丝与偶像共同进步、最终见证偶像由素人到明星身份转变的“养娃”心理,节目制作方和艺人经纪公司将大量低龄偶像推到聚光灯前,吸引粉丝应援,在“养成”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

这些十来岁、甚至更小的低龄偶像,由于年龄小、“后劲足”、进步空间大,越来越多低龄偶像吸引着资本的目光和关注,被期待能在热火朝天的偶像经济中分一杯羹。

《半月谈》评论,天府少年团的出道再一次将偶像低龄化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过分追逐低龄化的偶像养成产业,该管管了!

央视网一针见血地指出,打造低龄偶像,目的是圈钱。“造星”游戏内卷到小学生,实在荒诞。千万别让孩子金色的童年,变成金子的童年。

低龄孩子过早出道,对心理健康有何影响?

“小明星现象或者儿童选秀这种节目,类似于一种过度曝光,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可能是存在一定的弊病。”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中级心理治疗师、儿少心理中心医疗组长贾小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可能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首先,娱乐圈充斥着镁光灯、掌声甚至金钱的环境可能会导致孩子们变得虚荣、浮躁,失去童真。其次,一些节目中追求极致化的动作或者要求,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最后,节目的商业化倾向,可能导致孩子们荒废学业。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指出,天府少年团如果持续下去,成员很可能成为“九漏鱼”。九漏鱼为网络流行语,即九年义务教育漏网之鱼。主要指没有完成小学和初中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化程度较低的艺人。早前的低龄偶像团体中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这些少年团体中的许多人今后一旦在演艺路上走不下去,他们改行其他职业的自食其力能力很弱,这会给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虽然有部分“童星”最终走向了成功,但是能成功“出圈”的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孩子在“养成”的过程中就会被淘汰,同时还荒废了学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在七八岁的年龄“出道”,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完成就去当偶像,是否有点太着急了?

作为家长,应该主动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引导孩子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去年,3岁小女孩佩琪因为吃播而成为网红,小小年纪的她体重竟然达到了70斤,连走路都摇摆。但在她胃口不好的时候,她的爸爸竟然说:“战斗力太低,需要弄点补药。”此类令人心痛的案例还有很多。农村男孩“小马云”范小勤成名之后,一度代言、直播、拍电影的邀约不断,但在商业价值耗尽之后,却最终被老板辞退,回了老家。面对眼前的利益,家长需要放长眼光。黑龙江13岁“钟美美”因为模仿自己老师上课的一系列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钟美美”的妈妈却劝说他拒绝了百万元的商业合作邀约,直言“给你一点钱,你就迷惑了?”被网友称赞“人间清醒”。

小马云范小勤

《法治日报》评论指出,低龄偶像现象的火热是家长和市场双重作用的结果。时下的一些家长只想“养成”,不想“育儿”,他们不是让孩子们好好读书、享受童年,而是热衷于过早地将子女推上商业舞台。作为家长需理性看待童星、童模,切不可利令智昏,过早地让孩子被裹挟在商业化、娱乐化的大潮之下,透支自己的童年,荒废了学业。

《北京青年报》批评更直接点明,所谓打造“童星”“童模”,“偶像养成”低龄化,实际上是一种虐童行为。只是这种虐童行为,经过了“艺术包装”,又不被法律所禁止,因而被众多家长和商家追捧。但有些做法虽然是合法的,但并非是合理的。

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值得用心去呵护。只有理性培养,避免过早地曝光和消耗,才能防止出现“伤仲永”的遗憾。

来源:央视新闻、川观新闻、澎湃新闻、极目新闻、半月谈、法治日报等

(周玮)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